极目锐评|中学被曝强制学生开人脸识别还收费,别总拿“家长自愿”当借口

极目新闻 2024-10-08 11:14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四川绵阳东辰高级中学仙海校区一学生家长投诉称,该校在校园内采用刷脸消费,不仅强制学生办理人脸识别协调账号,且每位学生每年需支付150元平台服务费。

记者注意到,绵阳市仙海区社会事业发展局随后在问政四川网络平台的回应中表示,该校食堂和生活服务中心刷脸消费系统是免费开通,学校未单独收取费用。平台反映,刷脸系统收费是基于家长自愿办理的校园通讯卡,若不办理号卡,则不收取任何费用,学生可以在校园正常刷脸消费。(据10月7日澎湃新闻)

学生在食堂就餐,在生活服务中心购买日用品,这是校园生活中的最基本的需求,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确保这一需求的满足,并注重服务的公益性和公平性。无论学校与哪家企业或平台合作,采用何种形式提供服务,都不应向学生及家长收取额外的服务费,否则就是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也难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教育部明文规定,学校不得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家委会或直接支付企业等方式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所以,每当校园服务中出现不合理收费时,相关部门和学校往往以“自愿”为由进行辩解。此次事件中,相关部门声称通讯卡费用是家长自愿办理的,并非强制。但在家校信息不对称的客观条件下,家长真的能准确无碍地做出自愿选择吗?相信家有儿女的人,都能读出这些所谓“自愿”背后所隐藏的压力。

据报道,投诉的家长一开始对于相关部门的解释是不认可的,称该校老师在家校群明确告知家长,如不尽快缴费,将影响孩子在校食堂等的正常消费,后果自负。如果不是担心孩子无法正常吃饭,没有家长愿意缴费。这显然更符合大部分家长对于所谓“自愿收费”的想法,也反映出公众对于教育乱收费的敏感和警惕。

家长担心的是,所谓的“自愿”,是否已经成为了学校变相强制收费的幌子。就拿这个150元的通讯卡费用来说,究竟收的是什么性质的费用,为什么学生通讯也要收费?这笔费用是否真的有必要收取,老师是否清晰准确地传达了“自愿”的原则,收取时是否以“影响学生就餐”为理由,这些问题都需要学校和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的说法,确保每一笔费用的收取都有理有据,而不是哪个家长投诉了,就给哪个家长打电话安抚一下完事。根本上的问题不解决,类似事件下次还会发生。

近年来,校园智能化建设如火如荼,但不少学校却以此为由头,收取一些奇奇怪怪的费用。有的学校让家长“自愿”购买学习平板,但是如果不买,学生可能连作业都没法交;有的学校跟企业合作开发校园资讯App,却连查询成绩都要家长交会员费。本应是学校应该提供的正常教育服务,在智能化之后没有更加方便,反而变得更加烦琐和昂贵。这不仅偏离了教书育人的正常轨道,也损害了学校和教育行业的形象,给家校沟通增加了更多阻滞与负担。

尤其是像“刷脸消费”这种本身极具商业性的智能化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便利性,但也存在用户隐私泄露、个人信息被盗取等安全隐患。最高法早已明确:线上平台和应用软件不得强制索取用户人脸信息,不得滥用人脸识别技术。有大量未成年人学生的学校,是否真的那么需要开展这样的智能化建设,是否能够为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负责,应该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斟酌,而不是盲目跟风。

真正的自愿应当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披露和社会共识的基础上,校园智能化建设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涉及收费的环节,都应充分征求家长和社会的意见,确保公益性原则不动摇。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应用,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校园智能化项目的监督与指导,确保其发展方向符合公众利益,避免出现利用技术进步进行不当收费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科技服务于教育,而不是让“自愿”一次次成为不当收费的借口,让所谓的“智能化”成为家校沟通中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