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智造”石油装备链产值破百亿

支点财经 2024-09-29 17:06

9月9日,在安徽芜湖造船厂,一车电驱压裂配套装置按时交付至船厂,等待配套安装在大型压裂船体里,计划明年上半年完成装配并开展试验。

鲜为人知的是,这艘大型压裂船的电驱压裂橇产自位于荆州的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四机公司)。

目前荆州正擦亮“荆州智造”石油装备产业金字招牌,汇聚了107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高达214亿元,拥有8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多个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多项科研成果位居世界先进水平,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荆州市荆州区委常委、副区长王厚强表示,该区石油装备制造产业以四机公司、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四机赛瓦)、柳工集团旗下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简称柳工江汉)等龙头企业为核心,形成了包括47家规上企业和200余家配套企业的强大产业集群。2023年该产业链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3亿元,占据全市半壁江山。

专家指出,荆州已经建成全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9月3日,支点财经记者走进四机公司生产车间,100多台套红白相间的石油开采装备如同“钢铁巨人”矗立其中,气势恢宏。该公司参与建造的我国首艘大型压裂船(海洋石油696),填补我国海上油田压裂装备技术和工程领域的空白。此前一周,四机公司刚举办了中国首艘大型压裂船(海洋石油696)压裂设备验收仪式。

四机公司固压产品研究所所长肖勇介绍,目前国内海上施工以平台或拖轮压裂作业为主,按25000水马力配套,2000型压裂装置需要12台,此次研发的5000型压裂装置只需要5台,将极大提升我国石油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的能力。该压裂装置解决了压裂动力依赖进口的不利局面,消除“卡脖子”隐患。同时,四机公司研制的世界首台套5000型、8000型全电动压裂装置创造经济效益近百亿元。

荆州区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凡告诉支点财经,近年来,该区聚焦链主企业“两单”,对石油装备供应链体系进行了深入梳理与优化,搭建起以四机公司为代表的龙头带动性供应链平台。四机公司的产品不仅覆盖全国各大油田,还远销美国、加拿大、北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出口钻、修井机数量最多的企业。

9月4日,在四机赛瓦产品展示区,各型号油气固井作业装备,从大到小,从重到轻依次排开。

日前,四机赛瓦与中海油服联合研制的海洋固井泵橇,在南海东部钻井平台顺利完成7英寸尾管拖轮固井作业。该装备核心部件首次全面实现国产化,标志着我国在固井作业装备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固井作业是油气钻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增强井壁的稳定性和密封性,确保后续钻探和生产作业的安全进行。固井泵橇的性能状态直接影响到固井作业成败。在此之前,相关技术与产品被国外公司垄断,主要靠“引进来”。

四机赛瓦采购部经理陈哲介绍,该公司主要产品类别为固井压裂装备、泵、井下工具、控制系统等,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企业251家,其中,本地企业87家,年采购金额2.2亿元;外地企业164家,年采购金额5.3亿元。目前公司产品销售中国际市场方面占比35%,国内市场方面占比65%。

与四机赛瓦一墙之隔的柳工江汉,作为建筑工程机械和石油钻采机械领域的龙头企业,自2021年被柳工集团并购以来,国际市场开拓步伐加快。公司依托柳工的全球网络和市场资源,加速产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提升了“荆州智造”在全球石油装备领域的影响力。目前公司年产值达21亿元,是湖北省最大、综合实力位居国内行业第四的知名建筑机械制造商。

柳工江汉相关人士告诉支点财经记者,目前公司原材料(零部件)供应企业269家,其中本地企业71家,年采购金额3.2亿元;外地企业198家,年采购金额4.74亿元。公司产品销往设备租赁企业和总包单位,其中租赁公司购买占比达到95%以上。

“为了提升品质与效率,公司打造了‘半小时送达’供应链圈。”上述柳工江汉相关人士称,为帮助配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该公司向供应链企业派出技术人员,提升供应链企业的技术工艺与管理水平。

王厚强介绍,荆州区将按照产业链协同、供应链融通发展理念,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完善“科创+装备制造+服务+文化”的产业链结构,锚定国内第一、国际领先的油气钻采装备及工程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目标定位,重点打造建设油气钻采装备研发、油气钻采整车制造、柳工全球塔式起重机制造、石油石化装备配套加工、油气装备野外维修服务等五大基地,力争打造千亿级的石油石化装备全产业链和服务体系。

支点财经记者 袁阳平 / 通讯员 刘秋娥 严若敏 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