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16年,他破案900余起,抓了300多名犯罪嫌疑人

极目新闻 2024-09-27 22:14

极目新闻记者 梁传松

通讯员 陈宇

9月25日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第11个“烈士纪念日”,湖北省公安厅在武汉市洪山礼堂举行“平安印迹忠诚警魂”湖北公安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

会上,大冶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石锐作为全省公安英模代表,分享了自己16年从警生涯的难忘瞬间和深刻感悟,也是大冶公安近些年忠诚履职、守护平安的真实写照。现年37岁的石锐2008年10月参警,历任大冶市公安局东岳路派出所民警、刑侦大队副中队长、陈贵派出所副所长、刑侦大队副大队长、金牛派出所所长,现任大冶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从警十多年来,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危,曾在街头浴血斗歹徒,身受重伤;为打击黑恶势力,他勇挑重任,多次参与扫黑除恶急难险重案件的侦办工作,累计破获各类案件900余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0余人。曾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嘉奖5次,先后获评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最美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评“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荆楚楷模”和“湖北好人”。

“能作为全省公安英模代表参加大会,是一种激励,更是一份责任!”9月26日,记者采访从武汉归来的石锐,听他讲述自己的从警故事。

刑警的圆梦之路,危险相伴相随

“中学时,我迷上了推理探案小说,从此心中埋下了一个刑警梦。”谈及自己为什么想当警察,石锐笑着说。

2004年,石锐考入湖北警官学院刑侦专业,2008年进入大冶公安队伍。2011年被选调至刑侦大队,正式成为一名刑警。这条筑梦、追梦、圆梦之路,石锐走了20多年。成为一名刑警,也意味着与危险相伴。

石锐在报告会上分享自己从警经历

2012年8月1日晚,石锐和同事驾车来到东风路约见一名调查对象时,发现马路对面有十几名歹徒手持啤酒瓶、匕首等凶器正在追打四、五名青年。情况紧急,虽身着便装但两人立即跑到路中间大喊:“我们是警察,站住!”与此同时,石锐一把将离他最近的一名歹徒摁倒在地,见同伴被控制,多名歹徒一拥而上朝石锐围攻过来。

“我是刑警队的,住手!”石锐大声警告,可是这伙人打红了眼,抄着啤酒瓶、木椅等凶器向他疯狂砍刺,而他只能一只手护住头部,一只手死死按着身下的歹徒。突然间,石锐感觉到左手一阵钻心的剧痛,而地上的男青年则趁机挣脱将他推倒在地,恍惚中石锐好像听到有人在喊他的名字,可是一股倦意袭来,他怎么也睁不开眼睛。

等到醒来,石锐已经躺在了病床上。医生说,他全身共有10处伤口,左手腕部9根肌腱被刺断,桡动脉被割断造成大量失血。医生说,幸亏是离的医院近,不然就抢救不回来了。

石锐在校园向学生介绍日常校园安全注意事项

经过两次手术,石锐的左手仍然留下了残疾。事后曾有人问他:“面对那么危险的场面,没人知道身着便衣的你是警察,为什么还要这么拼命?”他回答:“不管穿没穿警服,我都是警察,既然看到了,就不可能不管。”

经过一年多的休整,石锐申请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面对领导和同事的劝解,他说:“打击违法犯罪永远是我的首要职责。”

刑警的圆梦之路,剑指黑恶势力

2017年12月,由于业务能力突出,石锐被抽调参加该市公安局1号专案组,负责何某等人涉黑案件的调查取证和预审起诉工作。

一段时间以来,以何某为首的黑恶势力在大冶城区,通过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非法手段,控制资源,强迫交易。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更试图披上合法经营的外衣,侵入更多行业洗白自己,这个组织犯罪严重破坏大冶营商环境和治安环境,老百姓深恶痛绝,敢怒不敢言。

“这是我们市局自主侦办的第一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能不能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群众都看着!”动员会上,领导的话刺痛了石锐的心。

他在前期利用大数据平台警情模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化的方法,加班加点制作案件线索表、涉案人员表、审讯目标表、取证任务表,把侦查工作进行清单化、流程化,极大降低了大家的上手难度,大家只需按表索骥,避免了频繁碰头、开会、阅案等时间内耗。

石锐(红色上衣)带队与战友抓捕犯罪嫌疑人

“我没什么可说的,你们找别人吧。”“等你们把人抓了再找我调查吧。”这是调查取证过程中,受害者和证人说得最多的话语。石锐理解受害者的苦衷,但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带着专班民警避开敏感视线,选择夜间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展示警方扫黑除恶的决心和能力,打消受害者和证人的顾虑,最终收集到足够的证据。

“你小心点,你家里人的信息我们都清楚。”“何必这么较真呢?想搞掉一个人大代表、知名企业家,哪有那么容易。”一条条短信和一句句看似劝慰的话,并没有让石锐停下调查的脚步。

凡“黑”必有“伞”,扫黑除恶,必须“打伞破网”。随着何某涉黑组织的犯罪事实逐步清晰,原大冶市人大代表、知名企业家李某渐渐浮出水面,办案以外的阻力陡然增大了。李某通过各种渠道向专案组递话,威胁利诱。“对方越是疯狂叫嚣,就证明我们的侦查方向精准无误。”石锐鼓励一起办案的同事,要无视干扰,形成共识,团结一心、一查到底。事后证明,经过石锐专班民警的努力,明确了李某在该犯罪组织中的地位,并得到黄石市公安局和检察机关充分认可。

该案依法判决12人,认定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10个罪名共计21起案件,收缴黑财估值达4.8亿元,系黄石地区“打财断血”数额最高的案件。当庭宣判的那一刻,看着受害者及其家人泪流满面、紧紧相拥在一起,石锐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

刑警的圆梦之路,正义虽迟但到

一起命案久侦不破,是受害人永远的痛;也是大冶几代刑警人的遗憾,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道伤疤。

2021年9月,一起尘封27年的命案积案摆上了石锐的案头。1994年9月,保安镇余华寺矿区宿舍区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凶手张某创负案在逃27年杳无音信。大冶刑侦几代侦察员不懈追踪却始终没有查到张某创的蛛丝马迹。

那时,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涌上石锐心头,他立即组织重案中队逐一阅卷,并制定侦查方案,指挥专班民警前往张某创老家河南焦作、濮阳,围绕其亲属开展秘密侦查。

9月27日,在前方民警传回的线索里,有一条引起了石锐的注意,张某创的胞弟张某珍有两个户籍身份(张某珍和张某玲),其中张某玲的身份已于2014年注销,可却近两年在青海有处理违章记录,而张某珍又长期生活在陕西。石锐分析:这个“张某玲”的身份会不会就是张某创冒用的?

石锐组织召开案情研判分析会

根据这一线索,专班组立即调整侦查重心,并第一时间联系青海省互助县警方协助调查。根据青海警方反馈的系列信息,石锐更加坚定了“张某玲”就是张某创的推断。

当年9月29日,石锐和专班民警昼夜兼程,驰骋1600余公里赶到青海互助县,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他们驾车狂奔500余公里,在海拔5000余米的祁连山野牛沟成功将冒名“张某玲”的张某创抓获归案,破获了这起沉寂27年的命案。

2000多公里路程,1个月时间,一路的风餐露宿,石锐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有了几根白发,脸上也多了几分沧桑,但他却很高兴。“这样的案子,总能让人迅速成长,打击犯罪、守护正义就是我们的使命,试想,如果连我们刑警都放弃了,那被害人的冤屈就永无雪洗之日。”石锐如是说。

栉风沐雨磨砺刑侦利剑,百炼成钢铸就忠诚警魂。从警16年以来,石锐坦言,自己还是喜欢做刑警,而他的“刑警梦”早已融入大冶公安的“平安梦”。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