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百年古树“搬家”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01 10:08

在广西灵山县沙坪镇樟木林梁屋移民新村的村口,矗立着一棵拥有217年历史的古樟树。树旁,一块刻有“樟木林梁屋移民新村”字样的石碑格外引人注目。据村民介绍,这个村庄的名字来源于村头那片茂密的樟木林,而最令村民们钟爱的,便是一棵古樟树。它那粗壮的树干宛如一把巨大的绿色伞盖,为人们遮挡阳光,带来凉爽的阴凉。

村民 梁永正:村中有事商量,在群里面发出来,大樟树下面,今晚集合。一村人就知道到那个地方集合了,都不用说去哪里了,因为我们自然村没有哪个家庭坐得下一百几十人的,就在樟树下面,那里地方够宽也够干净卫生。

因梁屋村所处的位置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平陆运河主线核心位置,需要将村子搬迁,因此,自2023年8月起,梁屋村便启动了搬迁进程。由于新搬迁地点仍在建设中,村民们暂时迁至临时安置点居住。尽管村民们离开了熟悉的家园,但依然牵挂那棵古樟树。

陈培旺,沙坪镇沙岗社区的党支部书记,曾是梁屋村征地拆迁协调工作的协调人。他的家也位于梁屋村。陈培旺回忆起童年时光,放学后总是会经过那棵古老的樟树,在树旁的小商店里买上一根雪糕。在树荫下乘凉时,观看老人们下象棋,那是他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光。

面对儿时的回忆与运河建设的现实需求,陈培旺在与施工单位沟通后得知,古樟树可以被移植。综合考量之后,钦州市园博园更为适合古树生存,但是对于村民来说,如果移植到园博园,就无法经常见到,为此村民们感到不舍。

张寿龙是负责平陆运河古树移植项目的工程师,了解到村民的诉求后,便开始跟单位反馈,考虑到村民即将要搬往新村,如果能有这棵承载着许多人独有记忆的古树陪伴,也许会多一些家的温暖,少一些故土难离的不适。相关部门最后决定尊重村民们的感情,将古樟树移植到新村附近。

在完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和努力之后,张寿龙找到高校的林业专业教授进行咨询,确保移植过程中古樟树能够存活。经过专家团队的科学评估,最终确定了移植日期和具体方案。百岁古树移植工作正式开始。移植那天,一些搬迁村民自发地回到旧村落,见证它的搬家。

古樟树胸径1.08米,高度12.3米,树根土球直径达5米,实际起吊重量达50余吨,属于特大樟树。要起吊如此体积的树木,绝非易事。

为了存活率设计了大土球,但是大土球对于运输上难度增加很多。两台合计吊力180吨级的吊车在保护好树干的前提下,将绑带牢牢缠在主干上,并通过不断调整受力位置,达到了最优着力点,最大程度减轻移植过程中古樟树的损伤。经过两天两夜的时间,古樟树顺利移栽。由于没有太多可适配灌溉古树的设备,为此还发明了一套新的灌溉系统。

随着古樟树的状态趋于平稳,本周平陆运河古树名木移植全面进入养护阶段。平陆运河全线共移植的古树名木37棵,就地保护128棵。新村建设,仍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