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段吉雄报道:8月28日,记者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统编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看到,“郧县人”与闻名中外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并列,被写入课本第一单元第1课。随着该教科书于今年秋季学期在全国初中使用,“郧县人”将在神州大地家喻户晓。
该教科书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目标导学中明确指出:“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是其中的代表。”从教科书中的“古人类活动时间轴”上可以看出,“郧县人”的出现时间在“元谋人”和“蓝田人”之后,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前。
该教科书在第一单元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中介绍:“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所配的“中国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清晰标注了“郧县人”遗址的位置。
据了解,“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2022年5月发现于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学堂梁子遗址,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它与此前在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1号、2号头骨化石一起,填补了东亚直立人演化史相关空白,为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讲好东方人类故乡先民演化和发展故事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依据与信息。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陆成秋认为,此次“郧县人”被写进人教版历史教材,将让全国初中生了解到这一重要考古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其背后是几代湖北考古人努力的结果,也反映了新版历史教科书对人类起源研究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视。
“‘郧县人’的考古发掘,是我国对人类起源探究的重大成果,证明汉江流域是人类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郧县人’写入初中历史教科书,对激发全国青少年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特聘专家、湖北省新时代考古学建设共同体理事会秘书长、武汉大学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刘礼堂教授表示。(相关报道见4版)
“郧县人”写进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提取出土(资料图片)
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资料图片)记者刘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