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詹钘
实习生 刘钊汐
美国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著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李政道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之一,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8月6日,此前曾经采访过李政道的资深媒体人杜昌华向极目新闻记者回忆,李政道不仅尊敬恩师,说话也逻辑清晰,很有感染力。
杜昌华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级记者(现退休),1989年到2000年,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部做记者。
1992年,李政道杨振宁随侍到访大陆的吴大猷(图源:受访者)
“跟李政道首次近距离接触,源于1992年的那场中国当代物理学家联谊会。”杜昌华回忆,这场会议于1992年5月3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恩师吴大猷从台湾回大陆。吴大猷是中国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当时,吴大猷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20世纪40年代,李政道进入西南联大,师从吴大猷,后经吴大猷推荐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
“吴大猷先生那年87岁,出行需坐轮椅。”杜昌华称,吴大猷那一次大陆之行二十多天,李政道夫妇几乎每天陪着老师,推轮椅。吴大猷接受采访时,李政道在一旁非常恭敬,笑眯眯地看着老师。此时,两人看起来更像父子,很温馨。
杜昌华采访吴大猷时,李政道就在一旁听着,直到问到他时,他才回答。“我当时问了一些关于两岸科技教育、交流的问题,李政道都积极回应。”杜昌华的印象中,李政道面容和善,面色红润,说话不紧不慢,非常稳重。言语重点突出,像理论物理学一样,很富有逻辑性。
得知李政道逝世的消息后,杜昌华在朋友圈发文称:“我对李政道印象最深的是,谦和,表达简洁有力。更重要的是,他对老师的一片孝心,完全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