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锐评∣张雨霏带病夺得200米蝶泳铜牌,在不确定性中做确定的自己

极目新闻 2024-08-02 14:05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实习生 王金瑞

北京时间8月2日凌晨2时许,巴黎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决赛结束,中国游泳队选手张雨霏以2分05秒09的成绩获得铜牌,这是张雨霏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三枚奖牌,摘得这枚铜牌后,张雨霏在两届奥运会征程中已经收获了7枚奖牌,刷新中国游泳新纪录,决赛中,解说员称,张雨霏是全场年龄最大的选手,直到比赛前身体状况都不太好,但她仍坚持出场,这就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诠释。(据8月2日极目新闻报道)

张雨霏(左)在比赛中(图源:新华社)

“昨天刚发烧完,今天好了以后,又碰上生理期第一天,我整个人右边都是麻掉的,没想到能游那么快……说的白话一点,(可能是)‘死’也要‘死’在泳池里。”当张雨霏赛后接受采访时,她眼含热泪说出自己真实的身体状况,不少观众和网友都为之动容。“看着让人心疼,身体不适依然永不言弃,雨霏,你是国人的骄傲!”“奥运健儿,为国争光,能站在赛道上就是强者了。”

实际上,这并非张雨霏首次带病上阵。2023年的杭州亚运会比赛中,她赛前曾发高烧至39℃。尽管身体状况虚弱,她仍坚持参赛,并在女子50米自由泳项目中勇夺桂冠。突发情况常常不期而至,让人难以预料。每一次,她都以超乎常人的坚韧,克服了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我们看到了运动员身上比金牌更闪耀的,是永不言弃的精神,比获奖更重要的,是超越自我的拼搏。哪怕是不完美的状态,也要尽力去打出一个完美的成绩。

正如张雨霏自己所说:“有些比赛可以是为了自己,但有些比赛是为了国家。如果只谈自己的理想,我可以去说我喜欢、我不喜欢,我想做或者我不想做。但是如果将国家责任扛在肩上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字,做!”为了国家荣誉,勇往直前,这种笃定,体现出一位卓越运动员的责任与担当。人生海海,有风平浪静,亦有狂风巨浪,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退缩不前?张雨霏用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如何在不确定性中保持自我,坚定前行的答案。也是这股精神,让她但凡参加世界大赛,基本每次都能够登上领奖台。

回顾张雨霏的职业生涯,她的水感仿佛与生俱来,14岁时便一战成名。但通往世界之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迎来首次奥运之旅,却只取得了女子200米蝶泳第六名的成绩。祸不单行,彼时的她还被检查出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终身不可祛除的,不仅训练时的疼痛如影随形,还会严重影响蝶泳时的对称平衡要求。然而,面对质疑和伤病,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蛰伏、苦训、精进。“凡不能打倒我的,可使我更强大”,这些经历和沉淀让她在不确定的赛场上,凤凰涅槃,成就了最确定的自己。

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张雨霏在女子200米蝶泳赛场中一骑绝尘,强势夺冠。63分钟的休息后,她便迅速奔向下一个比赛项目——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赛。她拼尽全力,在第三棒交棒末尾反超对手,和其他队友奋力一搏。最终,中国队以0.4秒之差险胜泳坛霸主美国队,夺得冠军荣誉。这是中国泳史上第一枚奥运接力金牌,直到现在,人们对这场奇迹之战念念不忘。

今年4月,张雨霏当选“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并且是唯一入选的运动员。在不确定的人生旅途中,她总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做最好的自己,勇敢地迎接每一个挑战。正如“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她的评语——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比赛仍在继续,蝶后,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