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通讯员 夏峻 王文初 龚殿
7月16日下午5时,荆州公安县狮子口镇龙船嘴村暑热未消。村民王珍全戴着草帽在稻田间来回查看,汗淋淋的脸上难掩喜悦:“秧苗长势好着哩!”
王珍全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给他添了三个孙子,一家九口生活无忧。70岁的他却不顾老伴劝阻,从村里流转了50多亩田养虾种稻,这是为何?
原来,龙船嘴村近两年通过“小田并大田”集并土地,曾经七零八落的低产田,变成了集中连片的高产田。水稻耕、种、收实现全程机械化,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收益更高。王珍全打趣说:“要是再年轻几岁,我能再包200亩呢!”
2023年春节期间,王珍全(前排左二)一家九口喜团聚,在家门口合影。 (受访者供图)
老支书有遗憾:
田块分散,没能带村民致富
龙船嘴村地处公安县西南,由和平村、王家厂村、治安村三村合并而来,曾是全县最偏远、最落后的地方,至今到县城还有一小时车程。
改革开放前,王珍全和父母、两个妹妹挤在和平村一间土坯房里,吃不饱、穿不暖。后来,他和妻子生下两个儿子,一家八口过得更加艰难。
“分田到户是一个转折点。”王珍全回忆,当时村里人多田少,把田块分成三六九等抓阄,家里共分到10来亩田。这些田,东一块、西一块,小的五六分,大的两三亩,被分散在15个地方,耕种起来十分不便。好在“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家都觉得干劲十足。
“打工潮”到来后,村里的劳动力纷纷加入南下大军,王珍全的两个妹妹去了广州。一些村民或白送或只要一袋米,就把田交给亲戚朋友代耕代种,有的甚至直接抛荒。那几年,王珍全先后担任和平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据他回忆,当时村里1000多人,出去打工的占一半。
2003年合村并组,王珍全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继续跟田地打交道。两个儿子一个参军,一个上大学,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农业税取消后,农民负担减轻了,可是农资、人工越来越贵,种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他说,没能带和平村走上致富路,是他最大的遗憾。
新支书新愿景:
规模经营,贫困村变花园村
2021年,村两委换届,王维当选为龙船嘴村新一任村党支部书记。
王维是王珍全的长子,退伍后和弟弟在武汉创业。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他让弟弟留在武汉,自己选择了返乡。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你得想办法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王维压力不小:留守村民中,三分之一超过60岁,村集体欠债,全村连一条像样的生产路都没有。
龙船嘴村属于半丘岗地貌,全村10573亩耕地高低不平、七零八落,被分成4000多块,农机进不去、转不开,效益无从谈起。一些经营主体、种植养殖大户前来考察后,打了退堂鼓。
龙船嘴村地貌(受访者供图)
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是大势所趋。2022年,王维开始琢磨集并土地,隔三岔五便到相邻的义星村考察“三块田”(流转田、待转田、自种田)改革经验。去年6月,“三块田”改革在龙船嘴村启动,王维带着村干部入户走访,一连开了80多场户主会,同意流转的村民占73%。
村民王珍全和朋友戴着草帽在稻田间来回查看(受访者供图)
随后,龙船嘴村与经营主体合作,对首批3700多亩流转田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造。改造后的田块每块30亩左右,沟渠相通、道路相连,放眼望去一马平川。
过去代耕代种的田块,被集中到村里统一流转。如今,龙船嘴村引进4家经营主体,涌现了40多家种田大户,农户每年每亩收取800元流转费,抛荒地变成了香饽饽。通过平台公开竞标,王珍全承包了50多亩地养虾种稻,预计今年纯收益可达到18万元。
2023年,龙船嘴村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收取居间服务费,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6万元,今年有望达到160万元。村里的欠账还清了,生产路修通了,还装了60多盏路灯,越来越像花园村。
延伸阅读>>
全省25个县市区试点“小田并大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丙全 崔逾瑜
小暑时节,江汉平原中稻开始进入孕穗期,田间到处绿油油。
走进公安县麻豪口镇黄岭村,只见宽阔平整的虾稻田集中连片,随风翻起重重稻浪。2023年,该村抓住全域国土整治契机,通过“三块田”(流转田、待转田、自种田)改革将全村2103块小田集并成562块,催生出21户100亩以上的本土大户。村党支部书记龚道平说,改田后,稻田面积增加226亩,生产成本降低,加上小龙虾收益,亩均利润增长800多元。
田地虾稻连作(受访者供图)
2016年以来,公安县探索形成流转田、待转田、自种田的“三块田”模式,推动“小田并大田”,成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底,该县共形成流转田147.4万亩、待转田21.5万亩、自种田49.3万亩;28个村实现整村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80万亩,每年直接降低生产成本1.32亿元。
湖北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25.65%。针对田小块多、农户种植成本高、大型农机进田难等问题,我省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探索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涌现出一批基层首创经验。
2023年8月26日,全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现场推进会在公安县召开,会议印发《湖北省“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扩面推进“小田并大田”改革试点,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今年3月,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通知》,将试点地区数量从10个增加到25个。
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稳妥开展整村、整乡(镇)乃至整县推进试点,力争将试点地区户均田块数在平原减至2块以下,丘陵山区减至4块以下。
“小田并大田”推动农业加速迈向规模化、现代化。截至2023年,全省共有农民合作社11.96万家、家庭农场18.56万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4%以上。其中水稻、油菜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88%、75%,粮食产地烘干率提升到74%,位居全国前列。
相关阅读>>
①3年开11家快递驿站!湖北营商环境吸引“海归”回汉创业
②供应链变“共赢链” 潜江虾嫂做起全国“大买卖”
③享受多项补贴 大学生回乡就业被当做“宝”
④从“各管各”到共同干 “众人添柴”烧旺 鱼泉河村农家乐
⑤杏花村“幸福翁”家门口把钱挣
⑥海归博士领衔建起电磁兼容仿真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