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实习生 周芸冰 石斌斌
通讯员 黄佳文
7月20日,有“熊猫作家”之誉的《看熊猫》杂志主编蒋林,受邀做客长江讲坛,为读者科普大熊猫的秘密。
他的代表作有《熊猫福宝》《熊猫花花》《追熊猫的人》《熊猫男孩奇幻旅行记》《熊猫康吉的远行》《熊猫明历险记》《熊猫王》《熊猫王2:荒野的守望》。其中,《熊猫康吉的远行》对外翻译了英语版、泰语版和缅甸语版,《熊猫花花》对外翻译了越南语版。
正值暑假假期,当日600座长江报告厅座无虚席,讲座吸引了众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聆听,讲座结束后读者们意犹未尽,纷纷排队请蒋林主编签名签书,并合影留念。
看起来萌萌哒,实则是猛兽
蒋林介绍,熊猫可以发出十多种叫声,通常发出的声音主要有类似于羊叫的“咩咩”,这表示兴奋和友好;第二种类似于狗叫的“汪汪”,这表示受到了惊吓或是它发怒了。大熊猫以他憨态可掬的外表和可爱的叫声,让人们一直用“萌萌哒”来形容它,但是,大熊猫有着惊人的咬合力,其实是猛兽。大熊猫有乳牙和恒牙,牙齿总数达40-42颗,通常在出生三个月后开始长乳牙,在七个月或十个月时,乳牙慢慢掉了,开始长恒牙。熊猫还有着极强的奔跑能力,在山林中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40千米。
熊猫的黑眼圈,是为了保护眼睛
熊猫的黑眼圈是因为熬夜熬久了吗?不是的。熊猫的黑眼圈是为了让它们更好地生存。蒋林介绍,大熊猫是天生视力很差的动物,他们平时生活靠听觉和嗅觉,并且生活在海拔1500米-3500米的高寒地带,这里白雪覆盖反光严重。而熊猫的黑眼圈能够吸收阳光,减弱太阳射入眼睛的光线,减少紫外线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它的黑眼圈和人戴墨镜一样,以此更好地保护眼睛。此外,熊猫的黑眼圈还可以传递信号,让自己更好地生存。熊猫身子是白色的,可以跟雪地融为一体,趴在雪地里时很难被其他物种发现,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此时,黑眼圈黑手臂可以使得它们在雪地里与同类交流。对于科研人员和熊猫的奶爸奶妈,黑眼圈还有助于辨别熊猫。蒋先生提到:“花花的眼圈是最好辨认的,上面宽大下面窄细,与其他熊猫的都不一样。”
大熊猫懂得进化自己去适应环境
为了抓取竹子,熊猫进化了伪拇指,帮助他抓住竹子,更好地“吃饭”。蒋林为读者科普了熊猫的伪拇指。大熊猫的前掌有6根手指,其中包含了一根伪拇指。之所以叫伪拇指,因为它并不是真正的“手指”。它是由桡骨、侧籽骨进化而来的。伪拇指不能弯曲,也没有指甲,但它可以和其他5根“手指”形成对握的姿势,共同构成了大熊猫能灵活抓竹子的手掌。
蒋林讲道,熊猫的消化系统适应了以竹子为主食的特殊需求,它们具有强大的咀嚼肌肉和坚固的牙齿。此外,熊猫的消化系统中寄生着一些能够转化纤维素的肠道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帮助熊猫分解竹子中的纤维和细胞壁,从而提供能量和营养。这就是为什么熊猫吃竹子依旧可以长得圆圆滚滚。
最后,蒋林总结说,大熊猫从几百万年的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以黑和白这两种最简明的颜色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其极具亲和力的外表更体现出我们东方人专属的含蓄内敛,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态链彰显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带我们领略了更好的自然山林和生态环境。
(本文图片由长江讲坛提供,摄影: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