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冯小敏)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2023年度《湖北省湖泊保护与管理白皮书》,武汉市武昌区外沙湖被评为2023年度湖泊保护典型案例,作为湖泊保护与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典型湖泊在全省进行示范宣传。
外沙湖是武汉市二环内最大湖泊,水域面积3.08平方公里,主要功能为城市景观,兼具调蓄。治理前湖面夏季蓝藻水华覆盖,常见有死鱼等漂浮,水体感官差、臭味浓,难以满足市民亲水近水、观景赏景需求。为提升外沙湖水环境质量,武昌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岸上、水上污染共同治理,逐步完善汇水区管网系统,实施湖泊综合治理,推进精细管护恢复湖泊生态,聚力“样板”缔造。
水环境“三分在治理,七分在养护”。外沙湖雨季和高温期间的维护,是打造绿色外沙湖的关键,也是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为切实守护良好湖泊生态环境,武昌区水务和湖泊局聚才引智,凝聚“她”力量,组建了一支以女性职工为主的专业队伍——武汉市武昌区湖泊维护站。全站职工只有11名,女性职工达7名,其中3名为硕士研究生,且女性职工平均年龄仅30岁。三年来,这支队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破解外沙湖夏季高温易发蓝藻难题,共同筑造外沙湖绿色梦想。
预案先行,未雨绸缪。夏季暴雨期间,大东湖流域地表径流入东湖、外沙湖调蓄后经外沙湖新生路泵站抽排进入长江,地表径流营养物质也随之进入外沙湖,在高温环境下极易发生蓝藻。湖泊站职工以环境学、水利学专业为主,他们发挥专业特长,综合外沙湖流域水系特点和气象规律,评估当前外沙湖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性,编制外沙湖蓝藻应急预案。黄思萌是最早进入这支队伍的硕士研究生,也是技术骨干,她参与编制了外沙湖湖泊保护规划、“一湖一策”治理方案,更是近几年外沙湖蓝藻应急预案编制的主力军。一旦有蓝藻滋生风险,她便指导维护单位执行蓝藻应急预案,科学控藻。近三年,外沙湖在夏季高温期间没有爆发大面积蓝藻,水质持续向好,自2022年起外沙湖全年综合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Ⅲ类。
精准布控,严防死守。为密切监控蓝藻滋生风险,近三年来,武昌区湖泊站构建了“徒步+无人机飞检+乘船登湖”巡查模式,全面布控。鉴于2024年雨水偏多、气温偏高,外沙湖2024年蓝藻防控难度空前。为此,武昌区湖泊维护站创新提出“1+2+6”模式,组建了一支以女性职工为主的外沙湖蓝藻应急突击队。“1”是由武昌区湖泊站负责人王聪担任队长,全面指导蓝藻防控各项工作;“2”是由张璇、段秉鑫两位外沙湖日常管理员担任突击队核心成员,负责水面巡查、日常飞检以及部分岸线巡查,研判蓝藻风险,下达队长指令并督促落实到位;“6”是将外沙湖9.8km的湖岸线分为6段,包段到人,冯小敏、董欣怡、吴纶祺、王茜4位女职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进行外沙湖岸线徒步巡查。6月以来,突击队员们冒着暴雨、顶着烈日,团结一致、不辞辛苦,几乎每天逆行来到湖边,指导维护单位开展雨后水体恢复工作,密切观察蓝藻滋生苗头。
“6月20日至7月1日期间,外沙湖经历了两次强降雨扰动,水质并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在7月份持续高温下也没有大面积蓝藻爆发,女职工们‘巾帼不让须眉’,功不可没!”武昌区湖泊维护站副站长王聪骄傲得说。
“这一个多月,我们每天都去巡湖,鞋走烂了,脸也晒黑了,不过看到外沙湖生态环境变好了,我们都备感自豪,值了!”武昌区湖泊维护站女职工张璇说。
防住夏季蓝藻,就守住了外沙湖水生态。外沙湖绿色生态梦想,就这样在一年又一年的防守中被构筑。2023年11月,武昌区湖泊维护站被认定为“武汉市巾帼文明岗”。当下,外沙湖生态系统还没有完全稳定,武昌区湖泊维护站全体职工呼吁广大市民朋友们“绿色外沙湖梦想需要我们共同构筑,希望大家在游玩的过程中爱护湖泊环境,不随意丢弃垃圾,不随意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