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
6月23日晚,家住四川宜宾市珙县孝儿镇栗香村10组的罗孝典查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总分676分。此前,他刚刚通过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据6月27日红星新闻报道)
罗孝典是来自大山的孩子。他家位于珙县深山之中,距宜宾城区有将近两个半小时车程。父母均是农民,仅有小学文化。家里共有兄弟姊妹五人。一家人全靠父亲挖煤、打工维持生计,母亲则在家照顾孩子。
罗孝典与父母在老家(图源:红星新闻)
为了谋生,罗孝典的父亲罗中成曾带着妻儿到河南平顶山挖煤,直到2010年才离开,罗孝典和弟弟都出生在平顶山。此后罗中成又在四川泸州古蔺县太平镇挖煤。2015年,离开煤矿后,他又跟着施工队前往四川凉山、广西等地挖隧洞。目前靠摩托车载客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孝典考上大学,按理说该给他买台电脑,可是手头没钱,还有点烦恼。”
罗中成说,自从有了孩子,妻子基本上就在家带娃,靠他一个人挖煤养家。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境况,能飞出一只金凤凰,真令人欣慰。今年高考成绩放榜以来,媒体报道过多起这样的好消息。诸如,广州越秀区养护所公厕一名保洁员的双胞胎儿子,分别取得639分和592分的好成绩。云南红河建水县山区女生白桂溶,3岁失去父母陪伴,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今年高考查分613分,给资助她上学的恩人报喜。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中学高三(1)班的49名同学,有48名高考成绩超过600分,其中大部分来自山村。
他们的成绩令人高兴,不仅是高考依然验证了教育能让“寒门出贵子”,能带来改变命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能催人向上,成为改变命运的坚强力量。
以罗孝典来说,从小跟着父亲在异乡漂泊,后来回到老家上学,在珙县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到了宜宾城区读高中后却发现跟不上,成绩一度垫底。生活与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让他要不断去调整自己,也一度封闭自卑,后来才把成绩追了上来,并渐渐走出自卑的阴影,从一个腼腆的山里孩子,变成了乐观开朗的阳光男孩。
罗孝典与数学老师在一起(图源:红星新闻)
这个成长的过程对他来说有些坎坷,却也是一种磨炼,让人变得坚韧。罗孝典每天清晨5点多就开始学习,抓住可利用时间,直到深夜12点左右。他说,自己小时候帮家里养蚕,锻炼出了好身体,可以保持这样的学习强度。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也懂事。有人说,挖煤工的孩子考了676分,这是有天赋的表现,要不然,父亲就是挖金的都不行。此言差矣,常人的天分一般相差不大,天才也是出于勤奋,罗孝典的高分来自他的刻苦学习。
每年高考,都不乏普通人家的孩子考出高分的,让人感到喜大普奔,就是能够看到努力就有回报的内在逻辑。正因为如此,普通人的“逆袭”能给更多的普通人以信心与希望,成为生活中负重前行的支撑。父母年复一年的含辛茹苦,都是为了孩子在默默承受,孩子考出了好成绩,父母的坚持同样有了回报。
网友也由衷喜欢这些肯努力的孩子,表示,给他们一片天,就能飞得更高。今年高考结束后,罗孝典继续“闯关”,参加2024年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最后顺利通过各项考核,获得50分加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罗孝典没有辜负“自强计划”的初衷,真是一个自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