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6月7日起,湖北科技学院在学校图书馆大厅举办系列活动,迎接2024年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日的到来。相关活动持续至6月11日,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学子心中、手中“活起来,传下去”。
启动仪式上,湖北科技学院的师生为现场的嘉宾、同学带来了汉服秀、古琴演奏、赤壁青砖茶茶艺等非遗文化表演。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和学校师生共同参观了《草木染技艺作品展》《“指尖艺术—荆楚竹韵传匠心”竹编作品展》。
现场,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赵爱新向大家展示了鄂南草木染的制作技艺。赵爱新介绍,该校草木知音(工作坊)的草木染主要以鄂南地域特色的茶叶、草药、落叶等元素作为原料进行染色,这些天然植物染料相比工业原料,更加健康环保。
“在一起创作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艺术学院的学生,还有湖科其他学生。主要是业余时间来学习这个传统的技艺。”赵爱新表示,希望使该校学子了解草木染,多使用相关技能、知识,让更多的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柳燕子介绍,这次展出的竹编作品,其中一部分是该校鄂南竹木工艺文创课程的成果作品,还有一部分比较成熟的产品则由该校师生共同打造的布谷鸟非遗工坊制作。
“我们的项目不仅让本校学生传承非遗文化技艺,也推动了‘以竹代塑’政策在咸宁的落地。” 柳燕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