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波荡漾,万重山峦叠翠|“三进三退”彰显长江大保护中江阴的坚定责任与担当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4-05-31 19:36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林琳)江水奔涌展新姿,江阴外滩成新宠。曾经企业林立的长江岸线已蜕变为江阴新的“外滩”,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游客的目光。5月29日,记者漫步在这片新生的滨江地带,见证江阴与长江的深厚情谊,以及这座城市在长江大保护中的坚定步伐。

W020240530363908582359.png.png

依江而建,因江而兴,江苏省江阴市的发展与34.8公里长江岸线密不可分。“长江自西浩荡东流,到达江阴,受黄山基岩阻控,江面骤然变窄,最窄处仅1250米。此后,江面豁然开阔,渐行渐宽。”展示馆讲解员顾若楠介绍,江阴也因此有“江海门户”“锁航要塞”之称。

江阴通江达海,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埠和历史军事重镇,自古就是一座工商经济繁荣的滨江名城,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江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经久不衰。

一路参观,从一江涌动的潮水中,也见证了长江大保护的江阴担当。讲解员告诉记者,“高端进、低端退,治理进、污染退,生态进、生产退”,近年来,江阴市以“三进三退”的生动实践,唱响长江大保护的“江阴之歌”。

“江阴高新区微电子产业园地块工改前曾是89家小散乱企业,千亩连片工改后,如今产业园已签约10个项目,其中2个超100亿元。”顾若楠告诉记者,工改后该地块亩均税收由曾经的7万元一亩,预计将提升至60万元一亩。

W020240530363909726935.png.png

记者了解到,2021年5月,江阴市全面打响工改大会战,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拆除危旧厂房、整治老旧园区、新建现代化产业园等方式,系统解决资源要素不够、产业质态不佳、土地绩效不高、安全环保不达标等突出问题。同时,江阴在高端产能、绿色产业上坚定做加法,打造“345”现代产业集群——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向更高端挺进,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五大未来产业加力布局。

本着“还岸于民、还水于民、还绿于民”的理念,江阴主动腾退主城区生产岸线,把长江江阴段规划生产岸线从23.4公里压缩到16.85公里。据统计,近五年累计关停“散乱污”企业4312家,关停化工园区2个,关闭化工生产企业194家,全市各镇街两年累计盘活腾退提升土地3.14万亩。

拔掉“锈钉子”,镶上“绿丝带”。江阴对腾退出来的滨江空间实施生态修复,船厂变森林、鱼塘变湿地、工厂变公园,一抹抹绿色连点成片。

W020240530363910525771.png.png

乘坐电梯来到三楼观景台,在这里可以一览长江江阴段的美景。向下眺望,沿江岸线绿树成荫,一条条步道通向江边,成为了市民休闲散步、观赏长江美景的好去处。再放眼远眺气势磅礴的江阴长江大桥,江面上货轮往来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如今,主城区30公里寸土寸金的生产岸线全部变为生态岸线、亲水岸线。船厂公园、黄田港公园、鲥鱼港公园、韭菜港公园、锡澄运河公园等已在江畔绽放,8公里沿江、10公里运河组成的“一江一河”城市生态“T台”,让江阴因水而灵、因山而秀、因绿而美,让长江展现着新时代的风采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