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微短剧要有短而美的正能量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4-05-29 09:17

时长较短,下饭必备;剧情紧凑、勾人眼球;反转连连、“脑洞”大开。近年来,微短剧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平台上火出了圈,受到不同年龄段人的喜爱,成为“老少皆宜”的“解压神器”。

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10亿,其中市场规模超300亿元、日付费高达6000万元的微短剧正成为网络视频的新宠。然而,与“热火朝天”的发展态势相伴而来的还有成长期的“乱象”,微短剧作品良莠不齐、内容粗制滥造,为搞噱头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收费不透明、诱导付费等“套路丛生”,严重污染了行业生态。

步入由“数量”转“质量”的新发展阶段,“微”而精,“短”而美,“剧”品质,才是微短剧的高质量发展之道,以“高质量”“正能量”“有力量”才能支撑微短剧的“大流量”更加长久。

时长短、剧情浓缩、碎片化时间也能让观众享受到完整的“视觉盛宴”是微短剧的一大优势,然而“微”不代表着内容“弱小”,也不代表着剧情“敷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指出,“从2024年6月1日起,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更加强了对微短剧的内容审核。虎头蛇尾、剧情拖沓、滥竽充数最终会失去观众、失去市场,积极迎合群众呼唤与市场需求,反映社会现实,在细节处做文章,延续“见微知著”“以短博长”的创作方式,以“精心”换“精品”,保持“内容为王”才是微短剧长盛不衰的法宝。

为了在短短的时间内“博人眼球”,一些微短剧大肆展示奢靡生活,不断放大社会生活中的负面情绪,甚至“另辟蹊径”打擦边球、颠覆伦理关系,沦为“电子垃圾”。“视觉冲击”的“爽感”只能带来短暂的多巴胺快乐,“过眼云烟”之后,微短剧也要有自己的“正能量”,才能“洗尽浮华”在市场中“沉淀下来”。譬如,《逃出大英博物馆》进一步唤醒了国人的中华文物血脉和民族情感认同,登上各平台热搜榜;《飞扬的青春》刻画大学生返乡创业群像,定义出另一种“诗和远方”,在优酷视频热播。以“小体量”中展现“大格局”,以“短时长”注入社会“正能量”,微短剧才能不断引领社会新风尚。

“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大量微短剧采用付费订阅的模式,隐藏条款使一些消费者容易遭遇“付费陷阱”,微短剧在“吊胃口”的背后是付费“无底洞”,并且面临着投诉难、退费难的情况。近日,广电总局有关部门对上述问题启动专项治理,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抖音、快手、微信等平台及点众、九州、容量等12家微短剧小程序主体均已发布公告,积极响应微短剧运营、收费管理规则。加大力度开展制度监管,引导平台经营者履职尽责,推动价格制定公平、合理、透明,明确退费维权渠道,少一些“盈利套路”,多一份“服务真诚”,让微短剧的关注点回归到“品质”上来,才能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成绩可贵,未来可期。脚踏实地,坚守品质,加快促进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就能让微短剧焕发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郭莹莹(武汉新洲)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