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评】东湖评论:逐绿前行,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2024-05-22 15:54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在“立规之地”宜昌,以“服务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题,共商深化检察监督与行政执法协同,以共商促共识,以共识促共治,携手运用法治之力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这场由检察机关起头的“长江之歌”在峡江两岸荡气回肠、不绝于耳。 

近年来,“水中大熊猫”中华鲟在江海自由洄游,“微笑天使”频频现身“组团”逐浪,江水的“清澈度”和江豚的“能见度”大幅提升……随着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但仍不可放松警惕,还需保持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让绿色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长江大保护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从启动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施行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保护法,到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破解“化工围江”,再到“重点湖库及消落区综合整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养殖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实现了中华鲟“回家”、江豚洄游、百鸟安家的极美盛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长江生态环境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唯有凭借“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决策,才能让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创举在长江两岸硕果丰盈,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万物。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从不是“单打独斗”,也不是“九龙治水”,而是多部门联合整治、跨区域协同治理,增强长江修复各项工作的关联性和耦合性,通过协作配合、高效融通、共抓共管,让“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的美好愿景得以实现,共护长江美。在这场保护与治理的大作战中,合作机制需“顺畅有效”,保护治理要“循法而治”,流域管理应“协同发力”,长江保护修复才能从点位治理迈向系统治理。以检察机关为例,最高检深化落实《关于长江经济带检察机关办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案件加强协作配合的意见》,推动沿江检察机关建立长江流域省界断面跨区划管辖行政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破解长江流域“上下游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等流域治理难题。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绿水青山共,同饮一江水。长江沿岸人民身体力行,厚植长江生态“含绿量”,用实际行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长江清漂第一人”周功虎,清漂十八载打捞漂浮物超过20万余立方米;长江守堤老人薛传根,30余年用一双手、一把锹建设2800亩、26公里的防护林;“三峡蚁工”创始人李年邦常年奔走江畔净滩清漂,“三峡蚁工”志愿者9年从江边搬走垃圾1000余吨。从沿江群众自发组织护江洁河,到“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依靠群众力量发现和解决长江生态损害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这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让长江流域“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的生态底蕴更加丰厚,“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自然底色更加宜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在思想认识上形成一条心,在实际行动中形成“一盘棋”,长江必将更加绿意盎然,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必将永葆生机活力。让我们勠力同心,逐绿前行,共护一江清水浩荡东流。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丹(宜昌秭归)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