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预制菜概念,新规调整之后,消费者将能分辨哪些食品是预制菜。预制菜有了定义,后续有关预制菜的国家标准和监管就能及时跟上,切实对整个行业起到规范引导作用,对于预制菜这个尚“青春”的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近几年,预制菜因与传统饮食相比,具有更加省时便利、品质多样的优势而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存在许多争议,例如一些人认为预制菜多盐多糖、营养单一,长期食用对身体不益,食品安全问题令人堪忧。但在《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中,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预制菜被寄予厚望,未来,它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要理性看待,规范发展。
守好食品安全底线,让消费者放心。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预制菜行业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要守好食品安全这条底线,不断提升预制菜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打消消费者的担忧和疑虑,才能发挥预制菜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更好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健康。食品企业要守住生产的底线,政府也要守责担当,通过推行“明厨亮灶”,公开食材来源、生产加工和配餐过程等方式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今年4月,湖北省地方标准《明厨亮灶建设技术指南:第一部分:场所建设》发布,将进一步促进厨房“透明化”、信息“公开化”,提高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水平,对预制菜行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完善标准,加强监管,增强社会信任度。此次《通知》的发布,明确了什么是预制菜、要做什么样的预制菜,对范围进行了“两减一增”,完善了行业标准,给行业监管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把食品原料质量安全和风险管控关,严格食品添加剂使用,严格遵守食品生产、安全和质量等标准;另一方面,政府办事用心,百姓才能放心,对待预制菜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乱象,政府部门要重拳出击,以最严谨的监管、最严格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同时,也要做好预制菜行业的科普宣传,让消费者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认识预制菜,消除误解和偏见,增加信任和认同。
推进行业科技创新,提升预制菜品质。企业要认识到品质是食品行业的关键竞争力,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在提升品质和口味、保证营养价值等技术研发上下功夫。《通知》也对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要求“提升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水平......支持地方推进预制菜产业集聚区建设”等,通过技术创新、建设示范园区、培养壮大预制菜企业,让品质在产业链的支持下更好地提升。如湖北正在建设的武汉预制菜产业园、华中预制菜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实现规模化生产,推动预制菜稳健、高速发展。
现如今,预制菜已实现“出海”,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也要与时俱进,规范发展,抓住万亿元的预制菜市场风口,共同推动预制菜行业高质量发展。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敏(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