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丨郭建华:枪林弹雨中的“坦克医生”

荆楚网 2024-05-15 07:00

致敬英雄通栏.png

记   者丨阮琼 刘璐

通讯员丨黄旺宣 魏永伙 李俊 采写报道

1.jpg

郭建华近照。刘璐 摄

“不好意思久等了,马上有演出,这两天一直在排练……”5月7日,一位高瘦的老先生迈进黄石铜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边走边说道。

这位脸上总是挂着笑的老人,脸上布满了皱纹显露出岁月留下的痕迹,但满头灰白的头发又显得整个人精气神十足,谈吐间还能感受到他儒雅的气质。很难想象,他是越战老兵郭建华,曾带领连队冒着枪林弹雨立下二等功。

冒着枪林弹雨,拖回6台受损坦克

伴随着郭建华的讲述,一段炮火连天的往事逐渐浮现在眼前。

“1979年2月17日一早,我军的炮火映红了天空,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我们加强连200多号人分三个方向开始进发。”作为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修理连连长,也是出了名的“坦克医生”,郭建华带着80人前往云南河口主攻方向,进行战时技术保障。

“敌人早有防备,在河对岸埋下了大量的反步兵地雷、反坦克地雷,我们的11台坦克刚开过去,一下子就炸损了6台,战力去了一半。”郭建华痛心道。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带队前往战场,抢修在云南河口主攻方向被炸损的6台坦克。

2.jpg.jpg

郭建华旧时军装照。受访者 供图

“到了前线后,我们发现6台坦克停在河对岸,而敌人还在进行猛烈地炮火攻击,意图完全摧毁6台坦克。”郭建华和战友们气得咬牙切齿,“绝不能让敌人得逞,必须将6台坦克带回来!”

冒着枪林弹雨,他带着8人组成的2支小队,分别开着2辆坦克牵引车,顺着坦克压过的车辙印开过去。“必须得特别小心,不能走出车辙印的范围,其他地方可能就有地雷。”郭建华说,而在前方的高地上,还有敌人发射的炮弹和暗枪,令人防不胜防。

一河之隔的小段路,郭建华一行8人头顶密集的炮火,朝着坦克艰难挪动。之后,在我军火力掩护下,郭建华等8人小队瞅准时机,灵活腾挪,打打停停,来回折返三次,前后用了2个多小时,侥幸将6台坦克牵引回来。

“就这样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活动,我们当时已经成了‘活靶子’。”郭建华回忆,有一次为躲避敌方炮弹,他向侧方卧倒躲避时,不慎滚进了炮坑里,爆炸掀起的泥土瞬间将他掩埋。战友们手忙脚乱地将他从泥土里扒出来,一度还以为郭连长牺牲了。

拉回更要修好,修理连“一战成名”

坦克是被拼死拖回来了,但是这样做值吗?

逃出了炮火围攻的郭建华带着技术保障人员立即对6台坦克逐一检查,发现每台坦克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

“由于坦克损毁程度较大,就算是在修理车间里修复也较为困难,更别提在战场上了。”郭建华介绍,但前线需要重型武器的加持,每多一台坦克,战场上我军的胜势就更大。

冒着生命危险带回来的坦克,无论如何也要修好。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就创造条件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郭建华带着修理连40人连夜着手,硬是将简陋的前线临时修理点,变成了简易版的“部队大修理车间”。

1.jpg.jpg

郭建华的奖章证书。刘璐 摄

“就这样没日没夜地捣腾了两天,当修理好的6台战损版坦克雄赳赳、气昂昂重返战场时,战士们都惊呆了,接下来是一片欢呼声。郭建华所在的修理连也因此“一战成名”。

“大家都说这是一个奇迹,极大振奋了我军士气,打击了敌人气焰。”郭建华说,此次战时抢修经验,创造了我军战时技术保障的多个“首次”,并被作为一个成功案例,编入装甲兵技术学院教科书。

在随后一个多月的战斗中,郭建华带着修理连,在敌人炮火的围攻下先后抢修了战损坦克40台,排除故障车80多辆。

战斗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炮兵政治部授予郭建华二等功,证书上这样评价:“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组织得力,完成任务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