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明节前夕,罗靓第二次走进位于沈飞航空博览园的罗阳先进事迹展区,这个展区于4年前建成,纪念的正是罗靓的父亲罗阳。
罗靓的父亲罗阳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飞机设计专业出身的他曾是我国首型舰载机歼-15的研制现场总指挥。
2012年11月23日,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机歼-15首次成功起降辽宁舰,罗阳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两天后,辽宁舰返回大连港,罗阳走下舷梯,留下生前最后一段影像。他没能参加当晚的庆功会,而是因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年仅51岁。父亲去世时,罗靓21岁,正在上大学。在过去的很多年里,父亲的离世一直是她心里不可触碰的禁忌之地。
01
带着爸爸的希望往前走
罗靓:从来都没太接受过采访的原因,是因为不想面对。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接受过他离开的现实,我总是幻想着他还在出一个长长的差。
记者:此时此刻你仍然觉得他在出长差。
罗靓:总在想,这个人离开我了,没有办法再见到了。我原来干了很多,我为什么不能干得更好呢,为什么不能让爸爸更开心呢,这种心态会影响我,所以我基本上不太敢暴露出来自己的不开心。而且家里有奶奶,有妈妈,不能脆弱,她们会更担心你,你应该带着爸爸对你的希望往前走。
如今,罗靓在中国航空研究院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虽然不研究飞机,但她延续了父亲未竟的事业,成为一名航空人。
记者:现在你坐的位置,就在歼-15飞鲨前面。我们看它们,只觉得它们是国家的重器,是让我们远远看着深深景仰的。它们在你眼里会有什么不一样?
罗靓:感觉它们挺可爱的,感觉歼-15就像爸爸眼中的孩子一样,另一个孩子。
02
航空工业低谷期
罗阳留了下来
罗阳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1978年高考,罗阳在填报的五个志愿当中,有三个都是航空院校以及飞机制造专业。那一年他如愿以偿,被北京航空学院,即如今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录取,后又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就读飞机设计专业。
刚参加工作时,罗阳成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设计员。然而,当时中国航空工业正在经历一个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很多人因此转行,但罗阳留了下来。
2002年,罗阳被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沈飞集团是我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罗阳上任时,航空工业已经走出低谷,数个重点型号的研制同时展开。忙碌一天后,罗阳和女儿的交集是初中的几何难题。
03
罗阳的“一丝不苟”
与“儒雅平和”
记者:这是他硕士毕业的时候,学校给他的专业鉴定和成绩单,学习上一丝不苟,认真刻苦,从不放过一个疑点。这是他一直以来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在工作当中应该也是这样的人,他的这些状态你能感受到吗?
罗靓:从家里整理他的东西,我真的感觉到他是一丝不苟的。很多磁带、CD,要是我就愿意到处去放,但是这么小的娱乐的东西,他都会摆弄得整整齐齐。
在很多人的回忆中,罗阳是一个要求严格、一丝不苟的人,但他的表达方式却是儒雅平和,富有亲和力的。
提到爸爸的教导方式,罗靓说是“润物细无声”。
罗靓:举个简单的例子,爸爸讲过,要收拾好自己。他问我,你说解放军把被子叠成豆腐块就会打胜仗吗?我说不会;那敌人会怕他吗?我说也不会。那为什么解放军凝聚力这么强总能打胜仗呢?是因为他们的素养深刻地刻在他们的血液里。
记者:那对于爸爸的这段话,你觉得他想表达什么?
罗靓:就是一定要把小事细节做好,然后要把自己的习惯养好,这样的话才会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一生受益。
04
他突然问妻子:
如何理解“恪尽职守”
为了缩短研发时间,歼-15舰载机的研发由传统的先设计再制造改变为设计与制造并行。但这就需要罗阳调集沈飞大量技术人员投入研发中,可他同时还要保障其他多个型号飞机的生产与试飞。由于保密的需要,罗阳无法跟家人分享他的压力和紧张。
罗靓:我听妈妈说过,有的时候她起床看到爸爸还在思考,但不是说他一晚上都在思考,应该是他睡不着,或者是起得比较早。一醒了,他就在静想。有一次他问妈妈,你怎么理解恪尽职守?妈妈也会觉得怎么突然间开始问这个问题了,那一定是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想不开,解决不开的事。
记者:现在对这四个字,你有理解吗?
罗靓:就是我在想他为什么要恪尽职守呢。
记者:特别好的问题,为什么要恪尽职守呢?人去恪尽职守的动力到底是什么。
罗靓:他应该是想把国之重器、航空的责任使命担当做到最好,所以他才能这么努力,拼尽全力。
作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需要协调设计与生产部门、军方与生产单位的关系,还要协调好近200家协作单位的关系。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则变成了“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在所有研发人员的日夜付出下,歼-15舰载机在设计发图后,仅十个半月内就完成了总装下线,创造了沈飞新的研制纪录。当歼-15从车间推出的时候,罗阳和研发人员像护送自己的孩子一样步步紧随。
2009年8月31日上午,随着塔台管制员的一声令下,歼-15昂首升空,顺利完成了陆基首飞,它的惊艳表现为随后的舰载飞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05
一通“兴奋”的电话
是与家人最后的告别
2012年9月,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入列,两个月后,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终于到来。2012年11月23日,一架米黄色歼-15战机飞临辽宁舰上空。在飞行员的操纵下,歼-15稳稳地停在了航母甲板上。之后,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了航母起降飞行训练,中国战斗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终于实现。罗阳兴奋地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没想到,这竟是他和家人最后的告别。
2012年11月25日上午,迎接罗阳的同事感觉到,上岸后的他甚至连拥抱都没有力气。同事了解到他在前一天就已经感受到明显的疼痛,但因为怕给别人添麻烦,没有就医。2012年11月25日,在距离医院只有几百米的时候,罗阳倒下了,当天12时45分,他因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与世长辞。
2012年11月26日凌晨,护送罗阳遗体的灵车回到了沈飞集团,得到消息的沈飞人纷纷自发来到路边,用车灯照亮罗阳回家的路。长长的车队,还特意从罗阳母亲家的楼下轻轻驶过。
罗阳把生命中最灿烂、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献给了航母舰载机的研制试飞工作,可他留给家人的却是太多的遗憾。罗阳牺牲的第二天,也就是2012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06
“你看前面的山峰并不高
爬上去了就胜利了”
在罗阳牺牲后的第二年,航空工业内部诞生了一个先进的团体,罗阳青年突击队。如今罗靓也成了其中的一员。父亲离开后的12年里,罗靓常常会想起最后一次与父亲爬山的情景。
罗靓:当时他带我去沈阳的凤凰山,其实那个山不是很高,我就爬不上去了。只是懒、倦怠。
记者:就不想爬了?
罗靓:不想爬了,然后爸爸说一定要坚持,你看前面的山峰并不高,你爬上去了今天就胜利了。其实当时我对胜利没有多大的竞争心理,但是爸爸一直在陪着我边走边聊边往上爬,很快就爬到了。当我发现这是最后一次跟爸爸出行的时候,我就特别后悔,怎么没跟爸爸多爬一会儿,或者爸爸说什么,我为什么没有马上答应,我为什么还要犹豫,还不想爬,其实应该是最珍惜那一次的。
记者:在之后你的成长里哪一刻,你会觉得这些话对你特有用。
罗靓:每天都有用,因为感觉事业都是在不断地挑战,都是在不断地创新,现在如果就安逸了,就失去了我们奋斗生活的意义。所以自己还是希望以一种积极阳光在努力工作的状态,能做出更好的工作。
记者:现在什么时候想他最多呢?
罗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遇到困难为什么总能攻克,我遇到困难肯定没有他难,所以我有什么理由去倦怠呢?
制片人丨刘斌 沈公孚 记者丨王宁 策划丨张宏飞 编导丨丁芳 摄像丨王忠仁 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