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上新,一起去镇江博物馆看看正在展出的“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镇江作为曾经的吴国都城,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在这里交融,因此也创造出了吴国青铜器的独特风格。
走进展厅,白色的背景板衬托出青铜器的古朴,倒映出古老的文明。展品错落有致,既有用来祭祀的礼器,也有日常用具,既有农耕用具,也有兵器的身影。
在展厅中央,一件憨态可掬的器物十分显眼,它就是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青铜凤纹尊。
镇江博物馆讲解员 程晓怡:它的重量达到了18公斤,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十足的“胖美人”了。凤鸟自古以来都是非常祥瑞的一个象征,而它出现的时间段是在我们的吴国早期,纹饰非常复杂,非常富丽堂皇,是国宝级的文物。
西周时期的青铜凤纹尊,原是一件酒器。宽大的口沿下,四组长尾鸟尾部上卷,宽厚的尊腹,两对大型凤鸟像是伴着乐曲翩翩起舞,振翅欲飞。在凤鸟飞舞的间隙处,一只小青蛙和小乌龟憨态可掬,怡然自得。
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镇江曾地处西周春秋时期吴国的中心地带,所以这里出土的青铜器,堪称吴越地区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
吴越地区的江南水乡风情,在来自中原的厚重古朴的青铜器上,呈现出轻巧、简洁却又不失华丽的清新风格。西周的青铜棘刺纹尊,就是文化融合的代表,棘刺纹的排列看似随意,却充满生命力,既结合了中原商代铜尊的器形特征,又有吴越南方地区的纹饰风格,呈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
镇江博物馆党支部副书记 张剑:因为江南常长一些荆棘,纹饰就是模仿的荆棘的模样,被做在了器物之上。 一个地方的经济生活,包括百姓的审美,会从某一方面影响到它的器物制度。勾吴国家是从中原过来的,他们带来了中原的纹饰、中原的形制,但是来到了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进行结合,我们这地方是水国, 就会有一些文物呈现出江南的特色。
在这些文物里,还有一个看着并不起眼的“簋”,却是镇江历史的见证。根据簋里的铭文可知,周朝初期,虞侯夨被周王分封为“宜侯”,为了感激王的恩典,他铸造了这件器物。现在,这件“簋”被称为“宜侯夨簋”。
镇江博物馆讲解员 程晓怡:宜侯夨簋里面的这段铭文共计有126字12行,现存118字。这件器物的出土也使得我们整个镇江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追溯到了3000多年前的西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