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轻雷隐隐 万物更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4 17:44

2024年3月5日(农历甲辰年正月廿五日)10时22分,迎节气“惊蛰”。

万物出乎震,发蛰而出走。天气回暖,土壤解冻。仲春时雨,草木盛舒。

惊蛰·三候

一候 桃始华

阳升而萌,雨足而华,桃令以作,粲然而花华,是故惊蛰始至。

二候 仓庚鸣

黄鹂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婉转啼鸣,兴报春来。

三候 鹰化为鸠

雄鹰北归繁育,布谷鸟愈渐欢腾,咏春日蓬勃。

惊蛰·农事

惊蛰时节是春耕的开始,亦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华北地区对冬小麦、豌豆等作物及时浇返青水,耙地防旱保墒,适时除草,早防病虫害发生。

华东、华南地区抓紧早稻播种,做好秧田防寒;修剪茶树,追施催芽肥;冬小麦拔节、油菜开花,适时追肥,浇水灌溉,防止湿害。

惊蛰·文化习俗

惊蛰日最为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当属“除百虫”。

陕、甘、苏、鲁等省有“炒杂虫”习俗,把黄豆、芝麻放在锅里翻炒,噼啪作响,男女老少争相抢食炒熟的黄豆,谓之“吃虫”,寓意风调雨顺。

湖北省土家族民间有“射虫日”,于惊蛰日前一天晚上在田地边用石灰画一把弓箭,意指射杀所有害虫。浙江宁波惊蛰日有“扫虫节”,农家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仪式,或将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扫除虫害。

客家人在惊蛰这天会炒豆子、米谷、南瓜子、向日葵子及各种蔬菜种子吃,谓之“炒虫”;还会做芋子饭或芋子饺,以芋子代毛虫,意为消除虫害。人们还会用清香、艾草熏屋子四角以驱走蛇、虫、蚊、鼠和霉味,谓之“熏虫”;用棍棒、扫帚、鞋子敲打梁头、墙壁、门户、床炕,或拍打簸箕、瓦块、瓢,同时念唱歌谣,谓之“敲梁震房”,以驱赶毒虫。

“惊蛰吃梨”是北方民间习俗,源于晋商渠家的传说,寓意努力创业、不忘先祖。梨又与“离”谐音,祈佑害虫远离庄稼,疾病远离身体。

“祭白虎”流行于广东地区,民间传说口舌是非之神白虎会在惊蛰日下山觅食,危害人畜。为保一年平安,民间就有了惊蛰这天祭白虎的风俗。人们用纸绘制白虎形象,用小块生猪肉沾上猪血放入纸老虎口中,祈白虎饱食后不再伤人;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嘴上,使之充满油水,寓不能张口伤人。生意人和小孩祭拜虎爷,祈愿消灾解难、安宅纳财、平安康健。

华北、华南部分地区有“打小人”的习俗,在惊蛰日用红纸剪成小人的形状贴在墙上或门上驱赶邪恶,有些地方还会用木拖鞋拍打红纸小人以赶走霉运。

华中部分地区还有蒙鼓皮习俗。惊蛰日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会利用此时蒙鼓皮并敲击,迎接春天到来,祈求丰收和如意。鼓声隆隆,象征万物复苏,生机焕发。

惊蛰·食养

梨有生津清热、润肺止咳功效,可顺肝气、养脾气、润肺燥,缓解咳嗽、口干舌燥症状。

西北部分地区会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祛除体内积存寒气。

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如菠菜、水萝卜、荠菜、芹菜、春笋、山药、银耳、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等,保阴潜阳,养护脾胃,使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

惊蛰·诗词

惊蛰时节,闻轻雷隐隐,感万物更催,寄情入景,典雅蕴藉。

忍看节候变匆匆,花树交加怜白红。

久蛰高楼如槁木,而今暂得受春风。

——汉·刘雄《惊蛰日街行》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唐·韦应物《观田家》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宋·张元干《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宋·苏辙《游景仁东园》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元·仇远《惊蛰日雷》

雷鸣春苏,莺歌燕舞。

陌上芳华,万物滋荣。

春光倏忽,须臾复始。

笃行致远,厚积薄发。

愿融融春晖,灼灼满庭。

总监制丨张文华 监制丨李骏 温晓乐 制片人丨崔明曌 撰稿丨褚明哲 导演丨胥如丹 温淼 美术丨郝倩 AI视觉丨李梦华 胥如丹 温淼 郝倩 制作丨马玉林 音乐丨唐一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