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白玛玉珍来自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今年全国两会,白玛玉珍委员将就边境地区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提出建议。
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墨脱县是一个仅有15000余人的边境小城,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藏族等多民族人口。全国政协委员白玛玉珍是墨脱县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春节后,她又一次来到格当乡和加热萨乡进行调研。
墨脱县格当乡格当村村民 扎西罗布:以前去运输,票据那些都没有,他们说给多少钱我们都相信,出了很多问题。
墨脱县加热萨乡干部 王宗韦华:我们乡是去年整体搬迁出来的,现在老百姓外出务工比较多,跑运输比较多,所以在合同签订方面需要一些法律支持、法律援助。
涉及运输合同纠纷的案件,仅今年年初,白玛玉珍就办理了6起。尽管有白玛玉珍这样的法官常年坚持开展“以案释法”“订单式普法”,但依然无法满足当地群众对法律知识快速增长的需求。白玛玉珍委员讲,她一人就需要负责格当、加热萨两个乡镇的普法宣传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 白玛玉珍:我们全县7乡1镇共有15000多人,但只有5名法官。专业纠纷调解人员短缺,专业型法官紧缺,尤其是边境法院法官员额紧缺,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如果法律人才队伍壮大一点,那我们的普法工作就会做得更细致、更好一点。
白玛玉珍委员调研发现,法律人才的紧缺,只是墨脱县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之一。过去,这里因为没有通公路而被称为“高原孤岛”。2013年10月扎墨公路通车,十年间,墨脱县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边境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也在发展中面临着新的挑战。
墨脱县委组织部干部 魏臣:随着国家大量的资金、政策向我们边境地区倾斜,墨脱有了很快的发展,我们墨脱干部的思维和眼界能不能跟得上墨脱这种快速发展,这是一个问题。
白玛玉珍委员了解到,在基层乡镇,近些年“90后”年轻干部快速补充进来,占比已经达到了50%,充满活力是优势,但因为他们绝大多数生活成长在市里、县里,对基层工作了解不深,很难直接面对农业、农村、农民这方面的工作,存在一定的脱节问题。
墨脱县墨脱镇干部 王福鑫:虽然有很多的培训,但大多数培训都是以线上为主的,培训效果来说有一点点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基层最主要的是需要一些实践类型的培训。
墨脱县墨脱镇镇长 杨林鑫:现在的干部逐渐趋于年轻化,但是在乡镇工作久了的话,我们的干部还是缺少外出,出去培训、锻炼的机会还是比较少。乡镇产业发展这一块,我们还是比较欠缺专业技术人才。
边境地区的人才干部培养问题,是白玛玉珍委员一直关注的内容。去年全国两会,她就这个问题做了小组发言。履职一年间,白玛玉珍在走访中发现,面对这些难题,墨脱县近年来也在通过打造“强边学堂”“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加强干部人才培养。调研中,白玛玉珍委员还了解到,当地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很多专家学者到墨脱进行调研授课,其间他们提出的很多针对性意见对墨脱发展很有帮助,但他们离开后,很难得到这些专家学者的持续关注支持,这也让他们觉得非常遗憾。
全国政协委员 白玛玉珍:我们边境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干部的成长速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不能完全匹配。要怎样去建设一支长期的、稳定的、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为我们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要怎样根据各自的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地去培养人才干部,这些也都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白玛玉珍委员介绍,只有建设好边境地区的干部人才队伍,才能持续推进固边兴边富民,就这个问题,她打算趁两会召开前这段时间,再联系几名其他省份熟悉边境地区的委员,横向再继续做调研,然后就共性问题做出一份提案或建议提交全国两会,为我国边境地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总台央视记者 冀成海 西藏台 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