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张海华的青创公司都会出动冷链车,去重庆市酉阳县的各个乡村收购村民们的农副产品,集中到县城的仓库,再销往全国各地。
2015年,张海华放弃了全球著名软件公司的工作,从北京回到酉阳老家麻旺镇光明村照顾生病的奶奶。当时,恰好赶上酉阳县委县政府吸引本土人才参与农村工作。要求全县各村引进本村35岁以下年轻人回乡参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并形成长效机制,最终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文件中说,力争到 2016年年底,每个村的村两委中都有了一个大中专毕业生。张海华通过考试,留在了乡村。
回乡后,张海华很快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以销售农副产品为主业。以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为起点,张海华建了农产品加工中心。她还带着村民学习电商,线下线上同步销售。酉阳县39个乡镇都加入了张海华的营销网络中。从2020年6月至今,张海华总共带动了5000多个农户增收。而她自己的公司,仅农副产品经营一项,销售额就超过了6700万元。
铧匠沟是光明村的一个村寨,全寨大多姓张,故名铧匠沟张家寨。就在这些土家族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屋即将倒塌的时候,张海华为它们找到了重生的机会。
2019年,铧匠沟被列入我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21年,保护资金落实到位,铧匠沟开始修缮,但工程完成后,村委会又碰到了新的问题。
闲置一年后,在全县有条件的地方都在发展文旅产业的大背景下,光明村村两委决定把铧匠沟改造成民宿。几经讨论,民宿经营项目最终还是由本村人张海华接手了。
2023年6月,铧匠沟民宿正式开业。利用暑期,张海华联络了几个高校的乡村振兴研学团队入住铧匠沟,让民宿有了个热闹的开门红。根据张海华的承诺,无论成本多少,村民都可以从房费中收取每间每天50元作为回报。
近些年,光明村因为有了张海华这样既有家乡情怀又有经营能力的人才,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22年4月,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人。但实际调研发现,其中大多数人只是短暂停留,又很快返回了城市。比“引进来”更重要的是“留下来”。酉阳县党委政府推动的本土人才引进项目中,为了留住人才,也提供了一些升职机会和创业支持。但即使这样,麻旺镇跟张海华同期引进的15名本土人才中,只有6人留了下来。
花田乡何家岩村的何权艳在2021年暑假时曾在乡政府帮忙,当时的所见所闻让她印象深刻。
2021年7月,酉阳县全县发起了“三回三讲三干”的活动,其中“三回”就是引导人才返乡,回户籍地、回工作地、回感情地;三讲就是讲模式、讲市场、讲未来。引导广大党员带领干、能人带头干、群众跟着干。
酉阳县各级领导们虽然下了大力气去动员青年人才返乡,效果并不理想。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了酉阳乡村振兴的关键。
经过了近十年的持续投入和发展后,酉阳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绿水青山和梯田都渐渐恢复了它本来的样子,让这里暗藏的经济价值越发显现了出来。
何家岩村地处酉阳县东北部,隶属于花田乡,有着典型的土家族村寨的完整风貌,它在花田梯田景区附近,不远处还有草原。2015年何家岩村脱贫。当时的何家岩村,在花田景区的带动下已经有了一些过路游客。村里有5家农家乐,也有8家简易的民宿,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它业态。但何家岩村经过了脱贫攻坚战和传统村落保护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后,基础设施的建设日趋完善,文旅发展条件基本具备,社会投资纷至沓来请求合作。
2021年,酉阳的乡村振兴工作刚刚起步。此时,需要的是给乡村赋能,警惕消耗乡村。
为村共富乡村项目由企业和高校共同发起公益项目,它区别于一般公益捐赠项目,由高校学者和企业员工亲自下场指导,旨在为乡村培养经营人才,因地制宜地创建乡村共富机制,并在推动乡村现代化方面探索解决方案。在以农民为主体乡村经营的理念下,酉阳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何家岩村引进为村共富乡村项目团队,开始共富乡村工作试点,也是为村共富乡村项目的第一个示范点。2021年底,何家岩村共富乡村合作社开始筹备。它不同于以往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是一个真正的经营性企业,村集体赋予了它经营乡村的职能。
为村共富乡村项目团队为何家岩的乡村文旅业态重新选址规划,很快就有了这张规划图。修建公共厕所成了何家岩共富乡村合作社的第一个项目。可是由谁来建呢?
当何家岩村成为第一个为村共富乡村示范点的时候,为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也启动了。这个计划为培养乡村经营人才量身定制,它和共富乡村示范点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推进共富乡村工作。
“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将基层乡村干部、退伍军人、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毕业的本土大学生等列入培养的重点。何家岩成立了共富乡村合作社以后,对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也已迫在眉睫。
在花田乡党委政府和为村共富乡村项目团队共同商议后,决定动员何刚来负责公共厕所的建设统筹工作,并聘用他为共富乡村合作社的第一位乡村职业经理人。何刚是位80后,2017年返乡创业,和妻子一起,在何家岩村经营农家乐和民宿。
除了在村里找不到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外,公共厕所的建设者几乎全部来自周边农户,乡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因此有了务工薪酬。
2021年底,正是大四寒假时,何权艳利用参加酉阳县“三回三讲三干”的契机加入了公共厕所的建造中,负责对接为村共富乡村项目的指导老师,对施工进行监督。
何刚加入共富乡村合作社,成为一名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同时,已经入选了“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而大学还没有毕业的何权艳虽然不是正式学员,却也在悄悄地被培养着。为村共富乡村项目的导师和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乡镇领导相互协同,时刻关注、引导、帮助投身于乡村经营的青年们。
在公共厕所修建的过程中,何家岩村的村民们积极参与其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村、乡两级领导全程主导并提供支持,为村共富乡村项目组事无巨细地指导,两个月后,公共厕所顺利修建完成,何刚引以为豪。
何家岩村经过两年的建设,如今已经有了中高端民宿、咖啡馆、村史馆、会议中心、酒吧等文旅业态。这些跟土家族村寨风貌融为一体,又集聚了现代化功能的建筑全都参照了公共厕所的模式,利用本乡本土的人力资源建成。何刚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工程统筹。
经过两年的建设,何家岩已经大不一样。伴随的文旅业态逐渐丰富,更多人参与到了何家岩的经营中来。何权艳大学毕业后,毫无悬念地加入了何家岩共富乡村合作社,成了何家岩正式的乡村职业经理人。
2022年3月,大学毕业后还在找到工作的何然也加入了何家岩共富乡村合作社。何然到岗后的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云稻米项目。何家岩村的稻米因为其水源、海拔和土壤特质,在历史上曾33次作为贡品进贡。虽然近年来何家岩的贡米也拿到了检测部门的权威检测报告,但农民并没有成为这个产品的主要收益方。
既然是要经营乡村,如何培养乡村职业经理人的经营能力?乡村干部和为村共富乡村项目团队经过商议,决定从何家岩村的稻米营销开始,通过这个项目让何家岩的职业经理人们初步掌握数字化的营销手段。他们为这个项目起名“云稻米”。通过互联网平台,消费者可以指定一片水稻田预购其出产的稻米进行认养。水稻生长期间,消费者可以通过稻田上方安装的监控摄像头,随时了解这片稻田的种植和收获情况,产出后由共富乡村合作社统一加工打包邮寄。每个单元为一平方米,出产250克大米,销售价格9块9毛钱,也就是每斤19块8。
这个项目的基础是说服村民把自己家里的田块拿出来,加入云稻米的项目中,但让职业经理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几乎没有村民愿意加入。何然的父亲是何家岩村的种粮大户,为了支持女儿的工作,拿出了一亩半水稻田加入了 “云稻米”项目。
在何然父亲的带动下,陆续有村民加入了“云稻米”项目。直到2022年5月,这个项目总共征集到了3.8万平方米的水稻田,也就是57亩。
经过了认养稻田测量、云直播摄像头安装、云认养田地块划分和标记、小程序开发和创意设计,2022年5月16日晚,何家岩贡米云认养小程序终于上线了。
3.8万平方米仅仅用了30个小时就被认养一空,这极大地刺激了村民们,他们甚至主动要求参与进来。在第一批田块上线20天后的6月10日,第二批“云稻米”田块上线了。2022年,何家岩52家农户总共拿出了100亩,也就是6.6万平方米的水稻田,参与了“云稻米”项目。总收入超过65万元左右,其中10万用于大米包装设计物流,20万作为共富发展基金用于全体村民年底分红和村庄公共事务。而总收入的一半,分给了参与项目的农户。在使用了一系列数字化营销手段后,何家岩贡米的品牌也得到了推广,贡米价格迅速攀升。
云稻米项目的成功增加了何家岩的乡村职业经理人的自信,也使村民们对职业经理人的能力有了信心。村民家的猪圈被改成了便利店,村集体的旧粮仓变成了书院,何家岩的变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几乎每天,何家岩都会迎来新的游客、旅游团或者乡村振兴考察团。共富乡村合作社里乡村职业经理人团队日渐壮大,业态逐渐兴旺。
何家岩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10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479万元,其中由乡村职业经理人们经营的共富乡村合作社直接或间接贡献了328万元。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村集体收入再次增长,到达699万元,共富乡村合作社直接或间接贡献了其中的514万元。参与业态的村民们最低分红超过两千元,最高超过了两万元。
按照制度规定,乡村职业经理人们通过经营乡村,不仅可以获得工资收入,还可以在盈利中得到奖励。他们在这里成长,也在这里收获。
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有一整套完整的培训方案,有理论学习、观摩考察,也有实训实践,贯穿始终的还有对话沙龙、线上课程等。
2022年,作为第一批学员,何刚顺利毕业。现在他一边经营着自家的农家乐,一边作为村小组组长张罗着村里事务,还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旅行乡村职业经理人的职责。最近,他正在酝酿百户计划。
2023年4月,酉阳县推广“共富乡村”项目经验做法,全县第一批“共富乡村”创建名单公布,十五个村参与其中,每个村都成立共富乡村合作社,聘用三位乡村职业经理人。丁市镇上坝村千氹田共富乡村合作社的职业经理人刘燕也参加了2023年“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跟何然成了同学。同时,酉阳县和重庆市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为乡村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的各类培训机会。目前,酉阳县共富乡村合作社已经吸引了40名多青年人才回乡参加乡村振兴的事业。
编导丨杜晓静
摄像丨李季 吴经伟 段成军
录音丨丁宝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