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胡小军 通讯员郭斯、许国志)1月26日,在黄冈市2023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瞿伟介绍,2023年,全市财税部门全面推进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财政收支运行情况总体较好,重大项目、重要产业和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财政收支稳中有进,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瞿伟介绍,在收入方面,全市财税部门扎实开展“财源建设年”行动,制定出台《黄冈市推动高质量财源建设实施方案》,强化财税收入征管,着力盘活资产资源,不断挖掘增收潜力。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76亿元,同比增长26.2%,完成年度预期目标的105.3%,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9.11亿元,同比增长19.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税收收入规模及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在支出方面,全市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推动政策更快落地见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6.14亿元,同比增长15.4%,规模位列全省第4,其中民生支出526.4亿元,同比增长16.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81.5%。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企稳回升态势持续巩固
2023年,黄冈市统筹安排服务市场主体“16条”和接续政策“30条”资金16.68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建筑业、中医药大健康等14个方面,帮助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瞿伟介绍,全市新增政府专项债券73.96亿元,支持317个重点项目建设,拉动投资772.45亿元。
同时,全市落实资金1.24亿元,支持投放“惠购湖北”“惠游湖北”消费券,开展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支持打造“东坡庙会”全域文旅品牌,用真金白银撬动消费市场,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瞿伟说,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该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支持产业发展方面,全市统筹16亿元支持产业发展,支持黄冈国投建立总规模为22亿元的黄冈产业投资基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一二三产业投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迈进。
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全市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委托等科研攻关模式,争取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55项,争取资金2400万元。加大财政税收激励,全市落实科技创新奖补资金2.75亿元,并建立了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增长机制。
支持乡村振兴方面,全市安排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27.7亿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补齐农村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推动以农业为主导的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安排村级组织运转经费8.1亿元,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支持基层组织运转。
支持污染防治方面,推进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安排巴水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100万元、“三湖”地区生态补偿资金2400万元、白莲河库区生态补偿资金1400万元,推进浠水、龙感湖、太白湖、武山湖和白莲河库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2.31亿元用于国土绿化示范试点,争取中央补助资金1亿元用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财政管理再上台阶,安全发展底线持续筑牢
2023年,黄冈市统筹发展与安全,一体推进财政管理和风险防范。
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完善“单位自主监控+财政重点监控+监控结果应用”的绩效运行监控体系,对重要部门、重点项目及惠企纾困、产业发展等重大政策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相融合的工作机制,2023年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全省考核获优秀等次。
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实施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监管,从债券申报发行到还本付息全流程闭环管理,科学制定化债计划,依法合规推进存量债务化解。
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建立“三保”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持续加强监测预警,扎实开展风险研判和应对处置,确保“三保”支出优先顺序。
“下一步,全市财税部门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财政治理水平,奋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黄冈高质量发展。”瞿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