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马文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相较于传统商业健康险,“惠民保”产品具有低门槛、低保费、高保额等特点,其保障责任和保障人群与基本医保较好地衔接互补。
“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惠民保’可进一步增强医疗保障的服务能力。”1月20日,武汉两会现场,武汉市人大代表、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剑云建议,该市可提速“惠民保”在本地落地。
李剑云介绍,从保障责任上看,虽然我国已经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但医保遵循“保基本”原则,在出现重特大疾病及医保目录外用药时,患者及其家庭所承担的经济负担仍然较重;从保障人群上看,传统商业健康保险普遍门槛较高、价格较贵,将一部分中低收入群体、老年人和带病人群等排除在外,无法获得全民性保障。
“‘惠民保’产品弥补了基本医保与传统商业健康保险之间的保障空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并满足其多元化医疗保障需求。”
李剑云表示,类似产品在国内已运行成熟,成效显著:2015年深圳市政府推出重大民生实事之一“重疾补充保险”后,在2015-2017两个年度总体赔付总额合计1.86亿元,受益人数1.6万余人;2020年,“宁波甬惠保”上线3天就有10万人参保,在45天投保窗口期内,共有72万人参保。
据悉,截至2023年,全国已有超过150城、2.8亿人参与“惠民保”产品。在湖北省内,去年已有襄阳、宜昌、黄冈、荆门、荆州、鄂州、咸宁、黄石7地市开展当地惠民保项目,其中黄冈、宜昌、襄阳居民参保率超过10%。
“通过政府主导推动,共享医保数据并设计武汉市专属产品,同时开通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提升参保覆盖面,武汉‘惠民保’可快速铺开,让普惠型保险尽快惠及尽可能多的人群。”李剑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