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我只是打个耳洞,结果长出个肉球,既要做手术又要接受放疗。”市民吴女士(化姓)打耳洞打出问题,耳垂上竟然长出核桃大小的肉疙瘩,不得不做手术切除。
记者从太和医院皮肤病中心了解到,因打耳洞引起耳廓疤痕疙瘩的病人不在少数,其中多数都是年轻女性。打耳洞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预防和治疗疤痕疙瘩?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记者 叶楚榕
打耳洞“打”出肉球 手术切了又复发
今年28岁的吴女士,两年前在外地工作时,一时兴起打了耳洞。没过多久,左侧耳垂打耳洞的地方出现感染,不仅疼痛而且流脓。伤口好了之后,吴女士发现耳垂上长了一个疙瘩,并且越长越大,吓得她赶紧到当地医院检查。
医生告诉吴女士,她耳朵上的小疙瘩,在医学上称为疤痕疙瘩,需要手术切除。医生给她做了手术,术后愈合良好,耳垂恢复正常。
谁知过了一个多月,吴女士的左耳垂又长出疤痕疙瘩,但此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没办法做切除手术。在经历了怀孕、分娩、坐月子、孩子断奶后,吴女士近段时间回到十堰,专程到太和医院皮肤病中心寻求帮助。这时,她左耳垂上的疤痕疙瘩大如核桃,严重影响外观,而且不时有针扎般疼痛、瘙痒的感觉。
联合疗法除疙瘩 患者需终生随访
“为什么我做了切除手术,还会继续长出肉疙瘩啊?”面对吴女士的疑问,太和医院皮肤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唐吉云解释道,疤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引起的良性肿瘤,经常继发于皮肤损伤。手术也是一种皮肤损伤,如果术后不接受进一步治疗,其复发率极高。
“疤痕疙瘩多数生长在耳垂、胸口、肩背等部位。它产生的原因目前不是特别清楚,但疤痕体质、外伤、感染、异物刺激、局部张力过大等都是重要诱因,而且它容易复发。”唐吉云表示,“只有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之后,唐吉云为吴女士安排了外科手术,切除耳垂上的疤痕疙瘩,修复耳廓外形,术后联合进行放射治疗。
“通常我们做完疤痕疙瘩切除术后,24小时内会进行一次放射治疗。”唐吉云解释道,放疗的作用是抑制纤维母细胞、胶原纤维的过度增殖,减少疤痕复发的可能,一个疗程需要4—5次。
唐吉云强调,疤痕疙瘩手术后必须联合其他治疗,并且需要终生管理和随访,出现复发及时处理,不要等到严重了才复诊。
耳洞不能随便打 疤痕体质避免外伤
唐吉云介绍,疤痕体质的人是疤痕疙瘩的高发人群,要尽可能避免外伤和手术,也不宜打耳洞。非疤痕体质的人也要注意,打耳洞要选用锋利、创伤小的打孔器械,如射频机等;术前严格消毒,到专业场所操作;术后注意创口护理,避免感染;愈合前耳洞隧道内的置入物,应选择具有杀菌促进愈合的医用敷料;愈合后短期内不能戴过大过重的耳环;不戴耳环时注意耳洞内分泌物的清洁。
出现疤痕疙瘩后,不要过度搔抓,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对于小的疤痕疙瘩,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如压力疗法、外用祛疤药物、局部注射药物等方法软化瘢痕,延缓发展速度。如果拖延较久,病情严重则需要手术摘除联合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