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工作回顾
坚持向难求成、承压前行,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新增市场主体11029家。新增“四上”企业8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全省首个磷石膏路用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大悟。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省级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
坚持项目为王、产业第一,动能积蓄持续增强
新引进项目94个、合同引资455.49亿元。大悟抽水蓄能、京港澳高速“四改八”大悟段等51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S108河口段改造、黄站镇防洪综合治理工程等42个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新能源产业驶入新赛道,集中装机规模超过93万千瓦、产值突破10亿元。
坚持夯基垒台、赋能提质,“双城驱动”加快推进
强力推进县开发区南区6.58平方公里、精密智造产业园1.72平方公里、高铁经济试验区三大片区组团开发。滨河广场改造稳步推进,隆盛花园等24个老旧小区颜值刷新。改造背街小巷8条,新增停车场5处、停车位1231个,安装充电桩83个,建成“口袋公园”4处。
坚持重农固本、点面结合,乡村振兴步伐坚实
统筹整合资金3.87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98个。完成耕地流出整改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处置1万亩,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亿斤以上。茶产业初步形成“红绿黄白抹、春夏秋全采”格局,获批茶叶种养带动型省级乡村振兴科创示范基地。全省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带动1600多名农户增收致富。
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治污,生态建设开启新篇
滠水河、大悟河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府澴河生态修复工程一期,高店河、柳林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加快推进,竹竿河宣化店镇段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初显。获评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湖北省森林城市,被推荐申报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坚持革故鼎新、优化环境,县域活力有效激发
县政务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探索打造“悟优办”政务服务品牌,“一门进驻、一窗通办”工作在全市作经验交流。医保码激活率达80%以上。累计减税降费2.37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34万户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稳步推进。
坚持为民施政、实事实办,社会事业协同并进
新增城镇就业7707人、再就业3886人,新增扶持创业784人、带动就业274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3亿元。成立五岳山教育发展基金会,筹集社会资金4045.84万元,集中发放奖教奖学资金402.85万元。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初评。与央视联合推出《童声唱·唱游我家乡——走进大悟》大型文艺演出。圆满举办首届鄂豫皖三省十二县大别山红色故事宣讲大赛活动。
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新目标:锚定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总目标,以推进强县工程为总抓手,以“绿色赋能、全面振兴”和“双集中”为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双城驱动、一环三线”发展战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任务,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聚力“双集中”强能级,大力推进就地城镇化
统筹抓好“三水”综合治理,持续筑牢“三山”生态屏障,改造延伸“一河两岸”,提档升级滨河广场,加快建设泉水寨公园,构建“通山达水、通城串绿”城市生活空间。统筹推进以城关镇、开发区、高铁经济试验区为核心的组团式发展,推动中心城区东进北扩南联。按照“一年出形象、两年大变样、三年成品牌”时序节点,推动宣化店镇加快打造全国解放战争打响地、鄂北红色旅游第一镇,全年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
聚力争示范强振兴,大力统筹城乡发展
以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统领,以“一环三线”为示范,深化拓展农业农村“十大提升行动”。围绕构建“双城十五镇”城镇体系,加快“三大片区”建设,推进“一镇一主业、一镇一风貌”差异化发展。唱响“大悟茶”区域公用品牌,以抹茶、黄茶为突破口换“赛道”发展茶产业,推动绿红黄白抹茶多元发展。推进乡村治理“五治”融合,加快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巩固提升第一批10个共同缔造试点,办好第二批4个共同缔造试点。
聚力壮产业强工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推动“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加快推进大悟抽水蓄能、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光伏和多种方式储能等项目。坚持抓大助小扶微,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实施技改项目10个以上,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65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以上,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12%以上。
聚力擂项目强投资,大力升腾发展气场
坚持“项目为王”“落地为王”,以项目投资之稳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以项目建设火热战场升腾比拼赶超强大气场。健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主抓主推+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常态调度”的项目策划申报机制。争取落地一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能耗排放低、附加值高、联农带农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项目,签约落户过亿元项目70个以上、过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2个以上,过百亿元项目1个,工业项目占比70%以上,完成引资500亿元以上。
聚力护底色强生态,大力抓好“两山”转化
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深入推进河库长制,持续开展河道“清四乱”,完成四批入河排污口整治。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九大专项行动”,加强PM2.5和PM10指标监测,确保空气优良率排名全省进位。深化林长制“七大行动”,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实施生态修复17万亩以上。扎实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力争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创成功。
聚力畅循环强活力,大力实施改革攻坚
持续推进医保基金DIP分值付费,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和“三医”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加快实现城乡新能源公交线路全覆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省通办”,新增1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扩展“一事联办”主体事项至50个、“跨省通办”事项至200个以上、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事项1500个以上,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100%支持网办,推动更多事项上线鄂汇办APP、实现“掌上办”。
聚力增福祉强民生,大力创造美好生活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以上,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县域教联体建设,实现全县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县乡综治(网格)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推进公安大部门大警种改革、公安信息化建设,大力开展智慧平安小区、平安村、平安医院、平安校园等示范创建。
聚力提效能强作风,大力弘扬新风正气
大力推进红色引领工程,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坚持勇往直前、勇争一流,深化“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意识,强化“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以舍我其谁、不胜不休的劲头,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形成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的工作闭环,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拼经济、抓产业、搞建设、促发展。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作者:易荣波 李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