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脚步越来越近
《文博日历》带来一场新年“音乐会”
送给文博粉丝纯享
开场大秀 “置景”讲究
先上一个集体节目“组合歌舞”
△伎乐铜屋模型(浙江博物馆藏)
这个“节目”来自越地
(绍兴坡塘狮子山306号墓出土)
“制景”也是花了很多心思
三间三进的屋子
东西两面是落地式立壁,长方格透空
北墙中心部位开了一个小窗
屋顶是四角聚集的攒尖顶
顶中心矗立一根八角柱
柱顶上还有一只鸠鸟
(代表越地先民的图腾)
室内跪坐六人
靠前的两人应是乐伎
双手相交于小腹,似乎在歌唱
其他四人当为乐师
他们吹笙、抚琴、拍鼓、击筑
这个场景或许是在祭祀祈愿
也或许是家宴上的表演
可以说,这是一个
2000多年前的“livehouse”了
(live:现场表演;house:房屋)
管弦钟鼓
每一段旋律都是心的旅途
接下来的一组节目
都是“独奏”
乐器单一,但绝不单调
追了文博这么久
你能回想起关于它们的更多故事吗?
(一时记忆模糊,就点击图片复习一下吧)
~~
吹奏乐器
先是一段简短的intro(序曲)
来自8000年前的贾湖骨笛
△文博日历丨听,穿越八千多年的远“骨”之音
彩漆竹篪(chí)带你再看《封神》
它与笛子的区别你还记得吗?
△文博日历丨去电影院里找文物“彩蛋”?《封神第一部》太讲究了!
~~
打击乐器
接下来的两组编钟
你就听吧,听到就是赚到
△文博日历丨听!这是来自2400年前的回响
△文博日历丨从大晟编钟里听见北宋
而要指挥编钟的演奏
可能还要靠这青铜“三胞胎”
文博日历丨两千多年前,青铜“三胞胎”竟是乐队指挥家?
哪件乐器又浪漫又严肃?
这件有“对象”的铙要发声了
△文博日历丨520,这里有“对象”
文博日历丨“铙(náo)”一下!听见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回响
接下来的这个鼓也是“多面手”
A面能煮饭,B面能伴奏
△文博日历丨A面能煮饭 B面能伴奏,打一种文物:_____
听完“节奏大师”的咚咚咚
来看看这个独自美丽的“架子鼓”
对称美直接拿捏了
△文博日历丨古人敲的“架子鼓”有种治愈强迫症的美
△文博日历丨我国目前最早的铜鼓!三千多年前,鼓的形制已基本定型
~~
弹拨乐器
古琴一扫弦,红透半边天
金戈铁马,四海八荒
高山流水,竹林清风
琴声里,啥都有
△文博日历丨这张古琴呈晚霞状,吹过盛唐的风
到这里,还不是终曲
~~
最后
乐舞连台来一组
接着奏乐接着舞
△文博日历丨这支古代女子乐队带你走进千年前的“音乐会”
△文博日历丨来自五代时期的成都“豪华乐队”
△文博日历丨回隋朝看打歌现场!这支乐队自带“氛围组”
△文博日历丨咔嚓!西汉“3D照片”定格一场八人乐舞
为团聚 为丰收 为祈福
古人击鼓高歌,弄弦奏乐
我们把新年祝福
通过这场文博“音乐会”送给你
钟声、鼓点、弦音
是久远的呼唤
也是我们走得更远的专属BGM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田野 视觉丨丁丽洁 技术丨方舟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浙江省博物馆 总台浙江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