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王晨曦
通讯员 陈斯卉
视频剪辑 王晨曦
实习生 瞿王烨
12岁小学生只要去上学就会莫名其妙呕吐,老师和家长起初都以为是孩子肠胃有问题,然而去医院消化科检查并没有查出异常。
家长又带他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心理康复科问诊,终于查出病因,孩子患上的是一种名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心理疾病,经过该院一个月的对症治疗,孩子症状得到极大缓解,目前孩子心理状态良好。
董汉宁主任(右)坐诊中
小学生一上学就呕吐,一查原来是心理疾病
12岁男孩多多(化名)上小学六年级,家住武汉市江岸区,最近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只要一上学他就开始呕吐,楼道内经常看到他捂着嘴跑到厕所的身影,课堂上也时不时听到呕吐声,一天要往厕所跑三四次。渐渐地,多多连话都说不流利,支支吾吾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班主任察觉异样后赶紧和家长联系,建议带多多去医院检查一下。
多多妈怀疑他是肠胃紊乱,带他在家附近医院的消化科就诊,然而胃镜、肠镜都查了个遍,就诊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消化科医生说多多身体健康,没有毛病,多多妈认为他并无大碍,就帮他请了一天假在家休养。然而没过几天,多多妈又接到班主任的电话被告知多多“老毛病”又犯了,这次多多是在课堂测验时毫无征兆地呕吐,吐得满桌子都是,老师和同学们也被吓了一跳。
多多妈又将孩子从学校接回家,开始怀疑他可能是装病不想上学,但可看着眼前神色疲惫的儿子,她又不忍心责怪,她知道儿子的身体不会骗自己。经过朋友介绍,多多妈带着他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心理康复科就诊,该科主任董汉宁接诊后通过与多多的耐心沟通,了解到他有一次早晨起来吐了,妈妈就让他在家休息,没有去学校。后来,多多每次不想去学校,就会想呕吐,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条件反射,直到在学校里控制不住。
经过诊断,董汉宁告诉家长,多多患上的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心理疾病的躯体化,即躯体形式障碍,出现这种障碍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心理问题长期压抑得不到解决。通俗来说,就是孩子生病可能不仅仅是受到外界病毒或细菌的感染所致,也可能源于孩子情绪低落引起的自身免疫力降低。
随后,董汉宁为多多进行了抗焦虑药物、运动、认知调整、行为矫正等治疗,一个月后,多多大部分焦虑症状得到缓解,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总是莫名其妙地呕吐,情绪也明显好转,睡眠改善,学习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12月29日,多多妈陪孩子来复查,多多状态良好,对董汉宁主任感激不已。
董汉宁主任(左1)查房中
正确疏导孩子心理压力,家长应该这样做
董汉宁表示,孩子的任何行为,其实都是外部环境尤其是家庭的反映或结果,他指出,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抚养,家庭的关爱对孩子心理压力的疏导尤为关键。
那么,家长如何开导心理有问题的孩子?对此,董汉宁给出了建议,首先,父母应先放下自己的判断和猜测。尤其是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虽然家长看到孩子去上学就呕吐,但是在这些表层行为背后真正想表达什么家长不容忽视,即使不能完全正确地理解孩子的感受,也要对孩子的行为保持好奇和关心,而不是简单地做出判断和负面评价。特别是不要一上来就指责孩子偷懒、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要去看孩子正在承受什么样的压力和困难,关注其行为背后的需求问题。
其次,家长应该尝试接纳和正常化孩子的情绪和感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情绪方面也是如此。孩子情绪的起伏通常也是因为内心的需求没有被得到满足或者受到了外界事物的影响出现失控的状态。作为家长,应该坦然接受,只有在接纳孩子情绪的基础上,家长才能够找到更好的方式去引导。
另外,家长还要多让孩子自主表达,多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在学校呕吐表现出来的“厌学”,和孩子们面临的学业压力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在学校学习困难,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讲一讲校园里的生活,让他分享一些和同学间的有趣故事,这样在聊天的过程中,孩子的状态比较放松,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可能就会主动讲出自己的困难点。
董汉宁指出,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青少年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尝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平时可以加强跟周围人的互动,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如果有需要,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找精神心理专家就医,寻求帮助。在生物学治疗上,医生会根据情况,适当应用一些改善情绪及抗焦虑的药物,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随着个体逐渐成长,大多都能及时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