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这支古代女子乐队带你走进千年前的“音乐会”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23 08:58

千年前的音乐会什么样?

悠扬婉转 金声玉振

三个看点 带你认识彩绘散乐浮雕

01

有点儿意思!

乐队指挥竟然女扮男装

彩绘散乐浮雕

于1995年在河北曲阳县王处直墓出土

△彩绘散乐浮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彩绘散乐浮雕上 共有15人

大家面朝右侧站立

12名乐伎丰腴圆润

她们梳着高髻 簪着珠花

穿着长裙 披着帛巾

演奏着各自手中的乐器

画面中最右边这位疑似女扮男装

她头戴幞(fú)头

身穿圆领长衫

双手持一根结有彩带的横杆

似乎是这支乐队的指挥

她把握着乐曲节奏的起承转合

决定着众乐人的和声与独奏

△《虢国夫人游春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有人猜测,图中这位女扮男装者或许就是虢国夫人本人。点击图片,了解《虢国夫人游春图》。

据资料记载

在唐代 女扮男装是一种潮流

太平公主就曾穿着男装在宴会歌舞

宋代名画《虢国夫人游春图》中

也有一女扮男装者

有人猜测正是虢国夫人本人

浮雕上 角落里的两名男子

躬身屈膝 双手前伸

不知是否在舞蹈

千年妙音 犹在耳畔

这种盛唐风格的彩绘浮雕国内仅见

02

乐坛的“半壁江山”

擅长哪些乐器?

据史书记载 在南北朝以后

散乐也叫百戏

它在较大程度上

概括了所有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包括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歌舞戏、参军戏等

浮雕上12名乐伎

演奏着3类10种不同的乐器

分别是弹拨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

它们大多从西域传入

筚篥(bì lì)

筚篥(bì lì)属吹管乐器

由古代龟兹人发明创造

△隋代彩绘坐姿伎乐女俑,现收藏于河南博物院。图中左侧女子吹奏的乐器便是筚篥。

筚篥(bì lì)音色深沉、凄怆

古人常借它抒发伤时感事的情怀

拍板

拍板是一种碰奏体鸣乐器

古时由西北传入中原

多用檀木制作

所以也叫“檀板”

△现代仿唐拍板,现收藏于晋祠博物院傅山纪念馆。

拍板常与板鼓合用

由鼓手兼操

擘箜篌(bāi kōng hóu)

擘箜篌(bāi kōng hóu)也叫竖箜篌

汉朝时期从西域传入

据《通典》记载

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bāi kōng hóu)”。

△唐代演奏陶俑,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右侧跪坐者演奏乐器的便是箜篌。

演奏箜篌时

将它竖抱于怀中

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

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的人为“擎箜篌”

03

河北特产 传世技艺

这块浮雕来头不小

曲阳是中国石雕艺术之乡

白石雕刻尤为著名

从西汉开始

曲阳人开采当地白石

从此走上雕刻之路

人们熟知的“汉白玉”即源于此

△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出土的彩绘散乐浮雕(左)和奉侍浮雕(右),现展出于河北博物院。

隋唐五代时期

曲阳石雕达到高峰

无论是雕刻技艺还是雕刻规模

都远超前代

王处直墓出土的这件浮雕

尽显大唐余韵

△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

明清两朝定都北京

为曲阳石雕带来了一个“高光时刻”

修建宫殿、亭榭、寺观以及陵墓等建筑等

需要大量石匠

曲阳离北京近

又是传统的雕刻之乡

因此被召入京的石雕工匠众多

△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东面浮雕——虎门销烟。

北京多地石栏、石碑等类石雕中

都刻有曲阳石雕工匠的印记

彩绘浮雕散乐图

既真实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

乐舞的场面

又展现出我国古代曲阳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准

堪称国宝

穿越千年

这支女子乐队

仿佛依然在悠悠吟唱着

中华民族音乐的不老传说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文案丨荣梦岩 视觉丨林琦 技术丨方舟 审校丨朱冬梅 统筹丨刘莹 帅钟琴 特别鸣谢丨河北博物院 总台河北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