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舞高原 美不胜收!记者探访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越冬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2-09 17:22

黑颈鹤是全球15种鹤类中唯一一种繁殖和越冬都在高原地区的鹤类,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西藏是黑颈鹤主要的繁殖地和越冬地,近年来西藏这里的黑颈鹤种群数量持续增长,冬季越冬的种群数量有11000多只,占中国黑颈鹤总数约三分之二。

黑颈鹤在西藏分布十分广泛,栖息地面积约13.6万平方公里,分布面积约92.1万平方公里。根据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近20年的调查,黑颈鹤在西藏全区7个地市均有分布,分布县区约为55个。最主要的栖息地是位于藏北的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班公错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最主要的越冬地是位于西藏中部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工布自然保护区等,涉及14个自然保护地。

现在,大批黑颈鹤已从北向南迁飞到越冬地。

总台记者 普布次仁:我现在在拉萨市林周县县城附近的甘旦曲果镇郎当村。这里距离县城大约是7公里。每年10月至12月,黑颈鹤会陆续迁徙到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周是其中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经停地。现在,这里迎来大批黑颈鹤迁徙过冬。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也正在对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观察记录,用科研手段为黑颈鹤的保护提供支撑。我们可以看到,黑颈鹤、斑头雁、赤麻鸭正在悠闲觅食。不远处是村民的家,黑颈鹤在这里十分惬意。到了晚上,它们会飞到附近的卡孜水库、虎头山水库等去集体夜宿。

总台记者 普布次仁:黑颈鹤在冬季喜欢集群,有3种主要的集群形式,家庭群、同种集群和混种集群。比如在河谷农耕地和沼泽湿地,我们常见到的家庭群,有一家四口或一家三口的,也有不带幼鸟的家庭等类型。这里一位守护黑颈鹤十多年的巡护员告诉我,这两年,来到这里越冬的黑颈鹤家庭,两只成鸟带着两只幼鸟的现象是越来越多,因为通常情况下多数黑颈鹤家庭一年只能繁殖成功一只幼鸟,两只幼鸟的家庭增多,说明这两年黑颈鹤的繁殖成功率比较高。

总台记者 普布次仁:所谓同种集群主要是没有参与繁殖的黑颈鹤,一般是未成年的黑颈鹤、没有找到伴侣的单身鹤,还有找到了伴侣,但是当年没有繁殖幼鸟的黑颈鹤。混种集群,就是和其他鸟类混杂在一起的种群,通常和黑颈鹤混杂在一起的候鸟主要有灰鹤、斑头雁和赤麻鸭等。

总台记者 普布次仁:在这里,黑颈鹤的食物主要是农田中散落的青稞、小麦等种子,在沼泽、湿地及河滩等植物茂盛的地方,会取食各种植物的根茎。此外我们还观察到,黑颈鹤比较警觉,一旦感觉到有危险,会在鹤群中发出阵阵高亢嘹亮的鸣叫。

发现一只环号为T21的黑颈鹤

总台记者 普布次仁:这几天,科考队员还在林周县卡孜乡发现了一只环号为T21的黑颈鹤,它的双腿分别有环志和卫星追踪定位器。经过与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民教授反复比对,确认这只黑颈鹤就是2018年8月在甘肃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跟踪的黑颈鹤T21。五年多的时间,能够再次拍摄到它的身影,非常难得。据介绍,当时环志的时候,黑颈鹤T21还是一只出壳不到100天的幼鸟。不过,现在,它已经是顶立门户的五岁成年鹤了,此次是跟家人来西藏林周越冬的。

总台记者 普布次仁:我们通过这两天的蹲点观察,发现这只有红色环志的T21黑颈鹤,早晚主要在一个小池塘边活动,白天跟着鹤群到青稞地里去觅食。

总台记者 普布次仁:随着来这里越冬黑颈鹤数量的增加,一旦遇到冬季突降大雪,黑颈鹤也会出现短期觅食困难,近年来,林周县林草部门依据监测情况和黑颈鹤栖息特点,经过科学评估,分别在春堆乡、卡孜乡、强嘎乡等地建立了10个投食点。每年会不定期在投食点投食青稞、冬小麦等,适当补充黑颈鹤的食物。随着大批黑颈鹤的到来,雅江中游河谷,又迎来了冬日里勃勃生机,呈现出鹤舞翩跹的生态美景。

日喀则保护区迎来6400多只越冬黑颈鹤

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日喀则片区是黑颈鹤在西藏最大的越冬地,眼下,这里已经迎来黑颈鹤迁徙的高峰。

总台记者 多吉仁青:我现在是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曲玛乡,这里属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势平坦、开阔,为它们觅食、夜栖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日喀则片区面积有26万公顷,是西藏黑颈鹤数量最多的越冬地。据统计,目前,来到这里越冬的黑颈鹤数量已经超过6400只。这些鹤群是由许多小家庭集群组成。画面中的这两只年轻的小鹤紧随在父母的身后,一家四口享受着河谷里温暖的冬日阳光和丰盛的食物。

黑颈鹤是爱美且注重养生的高原精灵,午饭后,便是它们集体保养的“理羽时刻”。这些黑颈鹤在理羽间隙还不忘抬头张望,保持警戒。

黑颈鹤越冬时一般夜间在河流、湖泊湿地附近松软的沙窝和稀疏避风的灌丛间栖息,早上9时—10时飞离栖息地到农田与沼泽地觅食,晚上7时—8时再返回栖息地。

今年11月初,鹤群集中到来之前,日喀则市拉孜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就开始调试保护区的实时监测设备,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对越冬黑颈鹤栖息状况的监测,采取相应的科学保护措施。根据近年来的观察研究,日喀则片区越冬黑颈鹤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农田中收割后遗落的青稞、小麦和浅水、沼泽内的水生动植物等。为了保护黑颈鹤在这里的栖息环境,当地加大了对保护区的监管,减少人为干扰,同时扩大周边的农田面积,让黑颈鹤有更多的觅食地。近几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保护区内越冬黑颈鹤种群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杨乐:通过这种高标准农田建设,它可能会提供更多的农田的生境给黑颈鹤来做选择,环境能够承载的种群数量,可能就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放大。

野外“数鹤” 启动黑颈鹤种群预调查

根据最新的监测显示,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目前绝大多数都已经抵达各个越冬地。那么,作为黑颈鹤最大的越冬地,西藏黑颈鹤的越冬种群数量又是怎样的呢?这几天,相关的科研团队启动了今年的黑颈鹤种群冬季预调查,开始到野外去监测统计黑颈鹤的数量。来看记者的报道。

12月6日凌晨五点半,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调查团队从拉萨出发,前往林周县调查越冬黑颈鹤的种群数量。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魏聪:我们观察黑颈鹤必须要在天亮之前,因为天亮之后,鹤就要从夜宿地飞到附近的农田里面去觅食,如果它飞出去了之后,我们再去调查黑颈鹤,数量上可能就不是那么准确。

拉萨林周县的卡孜水库和虎头山水库是黑颈鹤在当地越冬的主要夜宿地。清晨7时30分,温度在零下11摄氏度,调查团队与林周县林业和草原局的工作人员蹲点在水库旁,等待天亮。

早上8时28分,第一批黑颈鹤开始飞往觅食区。调查队员采取分区直数法,分别在虎头山水库和卡孜水库进行同步观测。

根据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的调查统计,林周县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从2005年的1200多只,增长到了2022年的2300多只。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魏聪:我们每年调查的基本上都是在12月底1月初,今天我们到林周县来,也是做一个初步的预调查,主要目的是看一下今年黑颈鹤在林周的数量情况是否还会有继续增长。

科技助力 揭秘西藏越冬黑颈鹤迁徙规律

黑颈鹤作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近危物种。为了更加科学地保护好这一珍稀物种,近几年,我国多支科研团队借助候鸟环志、卫星定位追踪等方法,已经初步掌握了黑颈鹤在青藏高原上的迁徙规律。

黑颈鹤作为唯一一种终生生活在高原的鹤类,主要在青藏高原繁殖,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和云贵高原金沙江流域越冬。近年来,多支科研团队已累计对200多只黑颈鹤进行环志和卫星跟踪监测,对青藏高原黑颈鹤的迁徙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些迁徙线路图上,红色代表秋季迁徙,蓝色代表春季迁徙。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郭玉民:青海祁连山的南麓繁殖的黑颈鹤,包括青海中部地区繁殖的黑颈鹤,沿着这个方向是到西藏的林芝地区越冬。在青海省其它区位,包括在新疆阿尔金山繁殖的这些,在甘肃繁殖的这些,它们是到拉萨以北的林周地区越冬。还有一些在班公湖这一带繁殖的,在普兰繁殖的,它们沿着雅鲁藏布江到日喀则地区越冬,这是整个秋季的时候迁徙的路线,黑颈鹤这一物种无论从种群数量上还是从分布上都在扩大。

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黑颈鹤的迁徙路线纷繁复杂,四个方向都有。专家通过卫星跟踪发现,其中最短的一条迁徙路线,黑颈鹤最快2个小时便能完成迁徙。

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杨乐:目前我们看到的色林错这个区域的黑颈鹤最快的可能只需要花2个小时到4个小时,它就从繁殖的申扎县然后到达越冬的南木林县或者是桑珠孜区附近尼玛县,然后往南边到达拉孜的扎西岗乡。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郭玉民:这个迁徙策略主要为它们的存活服务,怎么迁更加能够提高幼鸟存活的程度,怎么迁能够确保成鸟的安全,这个是它的迁徙策略。

通过卫星定位追踪监测,科研人员还发现,黑颈鹤和其他的候鸟一样,也有一些不迁徙的个体,成为了留鸟。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郭玉民:在青藏高原一些个体不迁徙,比如说在西藏的定日县、定结县就有不迁徙的个体。而且在青藏高原的北部,阿尔金山和昆仑山之间的吐拉牧场也有不迁徙的个体。

全球黑颈鹤种群数量,上个世纪末公布的是6000只左右,2010年前后,黑颈鹤的数量达到了1万只,最新的调查数据是接近18000只。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郭玉民:它总的分布区都在扩大,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从6000只到10000只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从10000只到接近18000只也花了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它的种群数量是在上涨的。

鹤鸣高原 起舞翩跹

随着越冬黑颈鹤的到来,现在西藏的各个黑颈鹤越冬地,又迎来了冬日里“鹤舞翩跹、声闻于天”的生态景观。一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