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通讯员 易俊
“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全身心的投入;创业,必须要有创新,这是不可或缺的!”12月6日,刚获得江汉大学校长奖学金奖的大四学生吴显峰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自己的创业心得。吴显峰来自该校人工智能学院,他已发表8篇外文论文,其中1篇顶刊,3篇SCI,手握10项软件著作权,成果转让金额十余万元,是一个初露头角的大学生创业者。
在江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吴显峰的创新创业经历并非个例,CSDN首席技术官、创新院副院长、武汉分公司总经理陈玉龙,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持人杜雨桐,参与香港创新项目访学、斩获Kaggle强化学习策略竞赛全球10%铜牌的曹民杰,都是该学院涌现出的优秀的创新创业先进典型。
作为江汉大学新工科建设的“排头兵”“主力军”,人工智能学院探索“三链融合”的高水平城市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认真走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扎实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国际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突围之路。
优化“教育链”,上好创新创业“思政课”
人工智能学院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读懂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树牢科技报国信念,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利用慕课通识教育平台,开展理想信念、人文社科精神和自然科学素养专题教育学习,并积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拓展社会实践教育,形成青年团组织引领、专业教师指导、全体学生参与的价值塑造、技能拓展、知识传授与素质养成的“第二课堂”。
该学院还联合东软集团、法雷奥CDA舒适及驾驶辅助系统武汉技术中心、伟世通亚太武汉技术中心、武汉市翼飞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面向大一新生举办科普教育和专业动员,通过深入了解国家战略、分析行业趋势与前沿技术、分享创业经历,培育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认同,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活力。
提升“创新链”,开展劳动教育“实践课”
每年,该学院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月活动,通过赛事分析、赛规解读、案例复盘和竞赛模拟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同时,瞄准学科竞赛中的具有创新潜质的优质项目,做好专创融合衔接,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赛“创”联动,实现专业学习和竞赛实践齐头并进。
人工智能学院还充分用好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依托虚拟现实与智能交互技术创新基地,整合专业师生团队资源,积极开展“未来程序员”青少年计算机编程(计算思维)公益课堂、“添翼工程”等活动,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创种子。2023年,该学院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荣获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国家一等奖、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湖北赛区比赛一等奖、第十七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强化“产业链”,聚焦赋能增效“必修课”
人工智能学院积极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与科大讯飞、东软集团、武汉德发、法雷奥等知名企业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2023年,校企合作单位定向提供就业实习岗位30余个,人工智能学院输送高质量应届毕业生30余名,实习生50余名。
同时,该学院以创新创业激励政策鼓励创业,武汉德发捐资20万元,与学院共同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并以就业促进创新创业,学院联合法雷奥集团、东软集团、深圳飞速创新科技等业内优质企业举办专场招聘,通过向学生宣讲行业前沿动态、产业发展趋势、核心技术攻关、科创成果落地等,吸引学生积极投身信息技术、汽车领域和新能源等行业创新赛道。
据统计,近三年来,该学院深度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163人,实现高质量就业、考研升学145人,创业12人,就业创业率9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