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陈洋波 通讯员 姚敏 肖清心)“真是难以想象,从入院做手术到出院,能在24小时内搞定!”11月15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鞘膜积液患儿家长刘女士感慨道。
记者了解到,“日间医疗”正在襄阳兴起。
如今,除了“日间手术”,该院还推行了“日间化疗”“日间蓝光”等日间医疗。所谓“日间”,即从入院到出院,时间少则1天,多则2天。
那么,到底什么是“日间医疗”?有哪些新变化?患者是否受益?连日来,记者走进展开探访。
日间手术:183项手术,住院不超过48小时
“真是节省时间,手术、出院就在同一天!”11月15日,患者周先生面对记者采访时说,“日间手术”带给他的体验就是:又快、又省。
周先生,今年57岁。前几日,他感觉左腹股沟坠胀不适,于是到中心医院北院区普外科做检查。
经检查发现,周先生患了左侧腹股沟疝,需要手术治疗。
腹腔镜下疝修补术。 通讯员 供图
“我有疝气很多年了,但因为有心脏病,一直不敢做手术!”周先生说,由于其患有心脏病,他担心自己能否实施“日间手术”。
为此,北院区普外科副主任张剑立即申请多学科会诊,联系手术麻醉科副主任龚兴瑞、心内科副主任周汉云展开交流、探讨。
最终,诊疗团队决定,先为周先生实施射频消融手术,再行腹腔镜疝修补。
11月15日,没了后顾之忧,周先生坦然接受了手术。当天,手术很快,从入院到出院24个小时搞定。
记者了解到,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已有183项手术纳入了“日间手术”。
“孩子已经可以出院了,后天来门诊复诊。”11月15日下午4时许,在北院区泌尿外科病房内,副主任陈斌对患儿的手术伤口、术后清醒状态等情况评估后说道。
记者现场了解到,当日有4名患儿实施了“日间手术”。其中,3岁的小解刚刚完成小儿鞘膜积液手术、15岁的乐乐进行了精索静脉曲张及包皮环切手术。
小儿鞘膜积液手术。 通讯员 供图
陈斌介绍,2017年,科室开始进行日间手术。当时,每年开展100多台手术。今年,手术预计突破400台。
襄阳市中心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曹波介绍,2017年7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率先在湖北省地市级医院中开展日间手术。截至目前,医院已在23个病区进行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从2017年的11.48%增长至2023年的29.56%,日间手术中三四级手术占比从15.61%增长至55.32%。除了开展常规日间手术外,还开展冠状动脉造影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等三四级手术病种。
“日间手术有四大特点,即多、快、好、省。”曹波说,开展日间手术的病种,费用比传统手术下降约30%。同时,从2017年到2023年,医院平均住院日从10.6天降至7.6天,大大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进一步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20年,医院成立了“日间医疗服务中心”,可为患者提供协助缴费、术前检查、麻醉评估、预约住院、联系手术时间和出院随访等“一站式”服务。
日间蓝光:父母陪伴,2000名“小黄人”门诊照蓝光
十个宝宝九个“黄”,约有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都会出现黄疸症状。对于病理性黄疸,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 “蓝光治疗”。宝宝小又要吃母乳,传统的住院治疗让母婴分离倍感煎熬。
“感觉很方便,宝宝照蓝光,家长也可以陪同了!”当日,在襄阳市中心医院“日间蓝光门诊”,家长刘女士说道。
日间蓝光。 通讯员 供图
两天前,刚出生5天的萌萌(化名)前额、四肢和腹部黄的有些异常,刘女士于是赶紧带女儿来到市中心医院儿科就诊。
经皮检测,萌萌黄疸数值为14.5mg/dl,生化检查总胆红素为248μmol/L,且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对此,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科医生赵梦结合医院制定的新生儿黄疸门诊日间蓝光治疗规范,决定让萌萌在门诊进行蓝光治疗。
萌萌很快被送入光疗暖箱,门诊还贴心地为萌萌妈妈准备了可以休息的陪护床,能够方便给萌萌随时喂奶、更换尿布和查看。赵梦等儿童保健医护团队,在治疗的同时,给萌萌妈妈传授了很多专业育儿知识。
“今天黄疸数值已经降到11,可以不用治疗了。回家后要多晒太阳,吃点益生菌。”完成当天治疗后,赵梦叮嘱道。
日间蓝光。 通讯员 供图
萌萌妈妈说,在门诊照蓝光治疗两天,费用不到500元。
据介绍,2021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开放了全市首间“日间蓝光门诊”。该门诊主要针对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而暂时不需要住院的新生儿,大大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比住院费用节省30%左右。近三年,近2000名新生儿在这里成功接受治疗。
肿瘤日间治疗:不必住院,即可享受医保
2021年,襄阳市中心医院在打造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医院基础上,大力推行日间手术预住院模式,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日间手术患者在门诊完成检查,精准预约入院和手术时间。患者预住院期间的相关检验、检查费用出院结算时会纳入住院医保报销,让患者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花最少的医疗费用完成手术治疗。下一步,医院将对择期手术患者也逐步推行预住院模式,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随着一系列便民、惠民政策的出台,襄阳市中心医院着力提升诊疗服务能力,改善管理模式和服务流程,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积极拓展日间医疗服务范围,让患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随着医保基金使用的不断下降,形成了三方共赢的良性循环。
肿瘤日间治疗。 通讯员 供图
9月底的一天上午,早已预约好的周女士(化名)走进位于东津院区的肿瘤门诊治疗中心,肿瘤科副主任张禹正在诊室等她。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来,58岁的周女士,是一位同癌症抗争10年的肺癌脑转移患者。
“你的生化、血、尿的检查指标正常,大脑里的肿瘤没有增大,按时服用靶向药,三个星期后再来复诊。”经过仔细检查评估后,张禹告诉周女士。
“好的,现在在肿瘤门诊治疗中心检查、治疗真是太方便了,费用比之前还降了不少。”周女士说完,高兴地离去。
为了实现肿瘤门诊治疗精准化、个体化、标准化,2020年4月,襄阳市中心医院东津院区肿瘤门诊根据年龄、肿瘤种类、治疗模式等,对患者进行分级后,开展日间免疫治疗。2022年3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门诊治疗中心正式成立,并开设肿瘤科门诊及PICC门诊,标志着该院肿瘤科治疗平台前移,肿瘤日间治疗更加方便快捷。
今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肿瘤日间治疗中心完成升级,将日间化疗静脉输液纳入门诊常规治疗项目,口服化疗药物、部分静脉化疗、免疫和靶向等需长期维持治疗的病人,均可开展肿瘤日间治疗,真正实现“多快好省”。
现在,所有复诊和能够在门诊治疗的肿瘤病人,通过预约可以在肿瘤门诊治疗中心找到自己想见的专家,提升就诊效率。肿瘤病人当天完成检查、评估和治疗,就可以回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此外,在肿瘤日间治疗中心产生的费用,报销没有门槛费,并且报销比例比住院提高了10%。
截至今年9月30日,肿瘤日间治疗中心共接诊肿瘤门诊复查患者9500人次,比2021年全年增长3倍。开展日间门诊治疗的患者达4995人次,比2021年增长18倍。
市中心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日间医疗考验的是医院的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从患者入院到出院,一系列流程都打破了医院现行体制机制。一切为了患者,从接诊、检查、评估、手术、回访,全流程牵动着医院大部分核心科室和医护团队。
其间,该院制定了《日间手术管理方案》,对病种准入、医生准入、患者准入做了严格规定。并且“日间手术”安排的医生必须达到主治医师3年以上,同时,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均为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家。
此外,医院规定: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必须进行2次以上的随访工作,需告知注意事项和复查时间,同时,保持医院随诊电话24小时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