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蒋朝常
观摩智能农机作业,参观农场可视化管理平台,与农机比赛收割水稻,在田间上一堂思政课……今秋开学后,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业书院部分学生走进武汉一家智慧农场,触摸智慧农业发展脉搏,明晰专业学习目标方向。
沉浸式感受从“会种田”转变为“慧种田”,农场里的特殊一课让学生于子杰深有感触:“智慧农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值得我们投身其中。”
华中农业大学是全国首批开设智慧农业专业的高校之一,2020年率先建设智慧农业本科专业。去年9月,该校又成立智慧农业书院,在智慧农业专业试行书院制管理模式改革。
“从建立农学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到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再到带领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完成耕读教育体系的构建,华中农业大学一直在践行‘勤读力耕,立己达人’的校训。”10月27日,在武汉举行的智慧农业产教融合发展论坛上,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介绍了该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智慧农业新型人才的探索。
他表示,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很难仅仅依靠单一学科的发展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该校作为首批开设智慧农业专业的高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范式构建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新农科建设。
如何推动农工、农理、农文交叉融合,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智慧农业专业的学生们要学习哪些课程,具备怎样的素质?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教务处处长李大鹏介绍,该校智慧农业书院承担智慧农业专业的人才培养管理工作,依托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科动医学院、水产学院、园艺林学学院、信息学院、工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厚实学生数理化基础,突出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知识学习,加强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打破学院壁垒,实行个性化、多元化、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
记者了解到,该校智慧农业专业学生在一、二年级时,主要是接受通识教育(包括文史哲艺课程),学习数理化生、外语、信息类、工程类基础课程,并在导师指导下探索专业志趣;三年级选修专业特色课程,强化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实践创新、科研训练、社会实践能力。
华中农业大学为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定制了“1+N+X”修读模式。其中,“1”为智慧农业专业,“N”为专业方向,“X”为辅修课程群或辅修专业。该校依托多个学院,构建了智慧育种、智慧植保、智慧园艺、智慧渔业、智慧牧业、智慧生产6个专业方向。学生可在第5-8学期选修“数据科学”“全球视野与领导力”等辅修课程,也可选修“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辅修专业。
“智慧农业专业的最大特色就是深度学科交叉。”该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罗朝喜说,学生们要学习的核心课程,有《作物生产学》《作物育种学》《植物保护学》,也有《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大数据架构与模式》等。同时,还开设了不同专业方向的众多专业特色课。
该校智慧农业专业重视实践教育,实验室、校内校外基地都为学生们提供了实践平台。有时,课堂还搬到了智慧农场。10月22日,和师生们一起参观潜江一家智慧农场后,学生熊曼对智慧农业有了更深刻的感受:“科技为农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