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通讯员 陈善文 成顺
大江大湖大武汉,碧水绿岸故事多。
在两江进出城区的沿线堤岸,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设有白浒山派出所、大桥派出所、舵落口派出所。这里远离中心城区,也被称作“口子所”,总辖区岸线近百公里。
随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长江大保护持续开展,非法捕捞、非法采砂以及恶性暴力犯罪行为在武汉两江堤岸内几乎绝迹。但经济发展与市民生活的变化,又给“口子所”民警赋予了新的任务。
从白浒山畔长江左岭堤,逆流而上到洪山江滩,再乘船到汉江舵落口锚地。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沿两江岸线探访新时代的生态警务。
野滩露营火爆 民警驱蛇又救蛇
长江逶迤向东,出武汉,向鄂州,转角处南岸,有一座白浒山。白浒山派出所就在山脚,负责约25公里岸线安全。
这里是长江流经武汉的出水口,远离市中心,江滩植被茂密。民警李新成在此驻守了近10年,“以前很少有市民过来,这两年户外活动渐渐火热,来这里露营和钓鱼的人也多了起来。”
李新成所说的“露营地”位于白浒山旁的左岭堤内。近期长江水位不高,从堤面到江边,约100多米,形成一片开阔空地。天气晴好时,常有市民开车来此扎帐篷游玩,甚至露营过夜。
与被开发过的成熟露营地不同,白浒山周边树高林密,杂草丛生,蛇虫较多。今年3月以来,李新成遇蛇不下百次。“有些是无毒的菜花蛇、乌梢蛇,也有银环蛇、竹叶青蛇等剧毒蛇。”李新成随身携带驱蛇粉,见市民扎帐篷露营时,他都会上前提醒,并在附近撒放驱蛇粉。
李新成说,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夜间进入草丛,一般不会被蛇伤害,反而是人类的一些行为会影响蛇类的生存。6月6日傍晚,一名工人骑车轧伤一条长达2米的菜花蛇,准备拿棍子打死。李新成看到后,及时劝阻,将蛇放生。
为什么驱蛇又救蛇?左岭堤防管理所所长陈智志给出了答案,“老鼠会破坏草皮植被,鼠洞存在于堤身内,还会削弱堤防的抗洪能力,汛期或大洪水时易形成管涌和漏洞。作为天敌,蛇类能有效抑制鼠群增长。”
白浒山派出所在维护治安、打击非法捕捞的同时,也在努力当好“生态警长”。
在长江武惠堤内,有几处水域适合垂钓。白浒山派出所民警每日都会开展巡逻,检查钓友是否严格遵守“一人一杆一钩”的规定。7月23日,李新成与辅警张俊峰巡逻时,当场抓获3名违法锚鱼者。
在警方持续巡逻查处之下,在长江违法锚鱼、捕捞者越来越少,但钓鱼者对江滩环境污染却日渐显现。
塑料袋、矿泉水瓶、方便面盒……在钓鱼者经常出现的岸边,随处可见散落的垃圾,散发阵阵异味。民警说,每次巡逻都会提醒钓友带走垃圾,但还是有不少人随手丢弃。长江涨水时,这些垃圾又被卷入江中,影响水质。
鱼跃江面成网红 慕名钓鱼“十去九空”
从左岭堤逆流而上50多公里,是位于杨泗港大桥和白沙洲大桥之间的洪山江滩。
今年6月,鱼跃江面的奇观让这里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钓鱼点。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距离洪山江滩不远处,大量白鲢纷纷跳出水面,犹如江水在沸腾,这一奇特景象引来众多钓友的阵阵惊呼。近几个月来,这段江滩也成了野钓胜地,外地钓友也慕名而来。
10月26日下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探访此地时,却只见江边波澜不惊,钓友收获寥寥。
“鱼跃江面只是多种原因集合诱发的偶然现象。”洪山江滩管理中心副主任姜飞说,鱼跃江面的位置靠近江南泵站排水口,暴雨之后泵站排水,又遇上高温天气,短时间之内水体环境改变,导致鱼量密集并出现应激反应。
一次偶然的生物现象,也让大桥派出所民警将更多精力投入洪山江滩。有人喜欢夜钓,有人凌晨2时就拿着鱼竿来,这里24小时钓友不断,最高峰时,几百米的岸线挤了上千人。
大桥派出所民警杨正齐介绍,钓鱼高峰期时,不仅容易因为争抢位置发生纠纷,还有不法分子混在人群中用工具“锚鱼”。对非法锚鱼者,警方查获后,均依法处罚。
在洪山江滩,“路亚”钓鱼方式是主流,需要连续抛竿,人多竿杂,难免意外。前不久,一名保洁工人就被鱼钩误伤,所幸处理及时,并无大碍。
“很多人来十次也钓不到一条鱼。”洪山江滩保安队队长亢留俊说。他几乎每天在这里巡逻,对钓友们的收获再熟悉不过。
长江野钓难,钓友们也都知道。“要吃鱼我还不如去菜市场买,钓的就是个感觉。”陈爹爹老家在河南,随儿子搬到武汉后,也迷上了“路亚”。10月26日下午,他在洪山江滩抛竿两小时,一无所获,却也尽兴而归。
在民警杨正齐看来,洪山江滩的魅力也许并不仅仅是因为“鱼跃江面”,更得益于江滩公园修建后优美的生态环境,“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市民们在享受闲暇时光时,更安全、更安心。”
千里汉江第一哨 守护汉江舵落口锚地
舵落口派出所辖区分布在汉江两岸,总岸线达41.5公里,在辖区水域内,有汉江湖北段最大的货船锚地。
“大屏上能看到货船的实时位置和信息。”在舵落口派出所指挥室,所长熊胜展示了全国海事信息化一体化的导助航综合服务系统。通过渔政智能预警平台,民警还能一览江面监控画面。
10月27日上午,在“千里汉江第一哨”登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沿汉江逆流而上,从长丰桥下穿过,很快就到了舵落口货船锚地。
益海嘉里公司的货船停泊在锚地,等待卸货。船长程秋林说,这批食用油是从江苏镇江运来,共1750吨,“我们10月20日起航,昨天到武汉,等卸货后再返航。顺利的话,一个月可以往返两趟。”
货船二楼,是船员们的休息区,常年在水上漂泊,他们吃住几乎都在船上。在船上的旮旮旯旯,船员们还种上了青菜、韭菜和小葱,“早上煮面条,就摘几把自己种的青菜。”程秋林说。
武汉市水路交通运输执法支队三大队冯伟介绍,舵落口锚地水域江面宽、河道深、水流缓,适合停泊休整,离市区较近,船员们补给也方便。近年来,东西湖区食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大量粮油等货物通过水运在舵落口码头登岸,丰水期时,舵落口锚地同时等待卸货的船只最多可达30余艘。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巡逻,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和应急服务。
有些货船是家庭式经营,抗风险能力差,一旦发生货运纠纷,也需要民警出面调解。今年夏天,一艘运送豆粕的货船在卸货过程中,突遇暴雨,豆粕被淋湿,货主拒绝收货。一船豆粕价值百万元,船老板负担不起,情绪激动。舵落口派出所民警邀请货主、中介、码头等多方协调,找到合适买家,将豆粕根据损失情况,分类出售,帮船主挽回部分损失,妥善化解矛盾。
两江穿城而过,不舍昼夜,“每天不一样”的武汉也体现在百里岸线。曾经的荒野江滩变身市民公园,寂寞的码头迎来熙攘船只,水上“口子所”也在不断让警务工作适应新变化,更好守护岸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