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六载人飞船今晚将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来看航天员太空出差工作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0-30 19:51

金秋时节,太空出差数月的神舟十六号乘组归期已定。截至目前,神十六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明天(10月31日)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按计划,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今晚将撤离空间站组合体。今天,着陆场系统各搜救力量完成集结,做好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准备。

另外,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前,还将视光照条件由航天员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将有望在轨首次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这将是第一张反映空间站全构型的“工作照”。

成绩满满 梳理神十六乘组的工作单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一起来梳理神十六乘组的太空出差工作单↓↓

据介绍,在神十六乘组与地面科技人员密切配合下,共开展70项航天医学、生命生态、生物技术、材料科学、流体物理、流体力学、航天技术等空间实(试)验和8项人因工程技术研究,获取了大量的实验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样品将随神舟十六号飞船下行,部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综合效益正在逐步显现。

任务期间,他们还圆满完成了一次航天员出舱活动、一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多次载荷出舱、配合完成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分离撤离等工作。

神十六乘组:天宫“收纳高手”

神十六乘组还是名副其实的天宫“收纳高手”。受限于微重力环境和空间站容积,物资管理这一在地面看似平常的工作成为日益凸显的新难题。为此,神舟十六号乘组与地面密切协同,针对性地制定了在轨物资管理减容增效方案,在指令长景海鹏的带领下,累计转移物资约850次,反馈物资整理信息135条,全面完成空间站在轨物资盘点和整理工作,使空间站物资存放状态、信息管理等焕然一新,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物资管理树立了标杆。

神十六乘组完成大量空间科学实验

一起通过短片回顾神十六乘组在“太空出差”过程中的工作画面↓↓

面对繁重的空间科学实(试)验任务,神十六乘组先后开展生命生态、空间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参与完成梦天实验舱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空间站电推进系统气瓶等出舱安装工作。其中,舱外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在我国属首次开展,利用该辐射装置开展研究,将为人体生物体辐射损伤、遗传变异、辐射防护药品制备,以及辐射风险生物学评估提供有力支撑,对保证航天员在轨长期健康驻留、推进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等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电推进系统气瓶在轨安装,首次采用“换气”方式完成了电推进剂补充,将用于空间站长期轨道维持,提高空间站运行的经济性和效能。

此外,流体力学也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在轨开展基础科学研究任务中的重要内容,其成果可以应用到生物医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等领域。中国载人航天近日发布的视频中,也记录了航天员更换显微流变样品、观测胶体聚集相变等方面的工作画面。

7月20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出舱期间,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等任务。

神十六乘组在轨品尝太空种植新鲜蔬菜

就在约一周前,“太空菜园”再次喜获丰收。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们在轨采摘并品尝了自己种出的新鲜蔬菜。

航天员在太空种植蔬果所使用的“太空菜园”装置,是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新设计的第二代空间植物栽培装置,它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的结构,可以更好地开展在轨失重条件下的植物栽培试验。吃过了太空蔬菜,不知道航天员们是否想念地球上家乡的美味,也祝他们明天的回家之旅一切顺利。

空间站视角记录下的祖国大美河山全景图

完成了多项科学实验,把在天宫的家也打理得井井有条,除了这些“硬核”工作单,神舟十六号的航天员们还用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记录了珍贵而浪漫的画面。

首先看到的是神十六乘组从中国空间站舷窗视角,拍摄到的祖国地形三级阶梯的极致之美。有高耸巍峨的高原山脉,苍茫雄伟让人心旷神怡;有一望无垠的黄土地,独特壮美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有原野辽阔的华北平原,从航天员的视角看到的祖国大地震慑人心。

感受云与海谱写的“协奏曲”,看神十六航天员景海鹏从舷窗拍摄到的地球,一整片的蔚蓝上点缀着零星的云朵,如同一章灵动活泼的“协奏曲”。太空之家虽只是一方天地,但舷窗外的美丽浩瀚却是广袤无垠。

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拍到的地球是怎样的呢?有落日熔金的余晖,还有浩渺的云海相映,每一幅画面都是祖国大美河山的全景图。

外出旅行拍摄的美景只是为了记录沿途的经历,而航天员们太空出差拍摄的这些画面却是对地球家园、祖国母亲深切的爱的表达。期待他们明天的胜利返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