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 通讯员余艺)10月25日,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暨湖北省地理学会、湖北省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第32期走进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初中部(武汉市书城路中学)。本次活动围绕“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地理实践力”这一主题,开展了课堂展示、教师分享、专家报告等系列活动。
武汉市书城路中学校长彭彦在致辞中介绍,作为洪山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南湖片区教育新高地,书城路中学坚持建设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中学的办学方向。站在新发展阶段,在国家教育“双新”和“双减”大背景下,书城路中学坚定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使命,以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实施途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课堂展示环节,来自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初中部(武汉市书城路中学)的潘昱成老师和来自武汉市双湖中学的许梦萍老师立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呈现了“双新”背景下的地理教学新课堂。
许梦萍老师执教的《农业》一课中,以趣味开盲盒的活动为导入,引出农业概念及重要性,以规划武汉市农业用地的项目式实践任务为主线,分组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业的发展条件调查实践,在地理实践中明确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及农业发展条件,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了乡土地理资源,激发了学生实践兴趣。
评课环节,来自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的陈赞老师对潘老师的《地图的阅读》一课进行了点评:整堂课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展示学习成果,充分呈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全情景的教学模式中,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活学生思维,盘活课本知识,课堂氛围活跃,学生思维灵动。
来自武汉市光谷未来学校的廖茜老师对许老师的《农业》一课进行了点评:课堂通过创设特定的地理情景,提出驱动性地理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中围绕在武汉如何发展农业这一主题,依托项目化学习模式,落实深度学习理念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上层层递进,教学上环环相扣。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课程改革政策及深度学习理念指引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推动教学改革新浪潮,来自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的陶洪忠老师和武钢实验中学的王荣老师在教师微报告环节中建言献策,将理论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新思路。
专家报告环节,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健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教材对地理实践力的落实及教学建议》专题报告。刘教授立足“双新”背景,对核心素养中地理实践力的精髓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阐释,再通过“拯救乡土植物,从校园开始”、红树林探究、校园绿化、雨水花园、秦岭地理研学等鲜动灵活的教学案例展现了地理核心素养如何与中学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如何将地理实践力从教材拓展到校园,从校园拓展到实际生活。
独行快、众行远,此次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旨在使教师互相学习的效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让“双新”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焕发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