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齐一璇、许文秀 通讯员金涛)学生发展路径更加多元,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日渐完善,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越来越充满活力,向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大步迈进。
“珍视红色资源,融通中小教育。”位于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的发源地——二七地区的武汉市京汉学校,开发了“小小讲解员”“点彩贴画”等一批第二课堂,以多元的素质教育助力实现小班教学,同时纵深向上,打通中小学段,培养“九年制”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推动中小融通无缝衔接,把“更优质”作为义务教育发展的追求,跑出“接力育人”加速度。
九年制育人
坚持用“小班”提供不可动摇的优质教育
武汉市京汉学校原为武汉江岸车辆厂的厂办子弟学校,作为江岸区唯一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有47个教学班、1995名学生,在职教职工159人。师生人数多,学习氛围浓。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面对这一重要课题,武汉市京汉学校十余年来,坚持用小班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与传统大班化授课相比,小班化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班级授课形式。” 武汉市京汉学校校长程端斌提到,近年来,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大力扶持下,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凝练出“自强教育”文化体系,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改革与创新,小班化教学取得丰硕成果。2002年,武汉市京汉学校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试点工作。开设一个小班,班级人数限定为25人,并从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刘洋洋老师小班执教《图形的运动三:旋转》。学校供图
在第一届小班化教学获得成功的基础上,逐年在新的起点年级中陆续开设小班。随着家长对小班化教学优势的认同,小班从每个年级一个班,变为两个班,由于家长需求强烈,人数从25人增加到30人、35人……随着入学学生人数的增加,以班级为单位的小班逐渐又成了大班。
为此,学校创新思维,不以班级为单位,实行走班,谋划开展比班级数多的第二课堂,再次实现了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推行之后,教育普及作用再次被搬上了舞台,教学也不再唯“分数”论,让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小班化教学,武汉市京汉学校努力实现习惯培养、分层落实、兴趣特长全覆盖,让学生成长为核心素养高、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九年制衔接
服务准初中生“初中教师到小学去”
冯田芬老师是武汉市京汉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本是初中教师的她,在2018年开始执教小学,并跟随学生一起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的跨越。
“小学教育重视学生习惯培养,初中更多关注自主学习习惯养成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经验,冯田芬会引导家长适当放手,在课程安排上也不急于上难度,而是把耐心留给孩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做好中小衔接。
张金玉是学校“九年一贯”的英语教师:“小学家长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初中学习重难点增多,学习难度变大。”她会在小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勤奋、乐观、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必要进行一对一教育。
“让初中教师到小学去,让小学教师升到中学来”是武汉市京汉学校为师资交流、优化配置提供的有利条件。
武汉市京汉学校小学部在一号楼,六年级教室则设在四号楼。它距离中学部的三号楼位置最近。这些“准初中生”们在地理位置与学习心态上,都与初中生更为贴近。这也是京汉小学生们享受到的独天独后的待遇。
同时,为了强化中小学衔接工作,努力探索一条跨越教学断层的途径,实现无缝衔接,学校七年级的语数教研活动,六年级教师必须同时参加,并且开展七年级教师送教到六年级的活动。在观摩交流中,小学教师对初中教学的模式与教学关注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下一步教法、学法的研究做好铺垫。
九年制“树人”
一体化德育接力培育小小“资深”讲解员
“博乐六中的少先队们,大家下午好! 我校历经60余年风雨,继承着二七革命精神,在2019年被光荣地评为‘武汉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学校’。”今年6月,在武汉市京汉学校与新疆博乐六中手拉手活动中,该校五年级的“小小讲解员”分成五个小队,介绍学校红色景观。
立德树人,一以贯之。武汉市京汉学校以“小小讲解员”品牌活动为依托,在一至九年级纵深化开展德育教育已有十余年的历史。
以大带小、以少带多、以强带弱,通过“结对子”“夺金牌”等活动,“小小讲解员”队伍在传、帮、带中迅速壮大。
一批影响一批,一届带动一届。九年一贯打通式的培养,让“小小”讲解员染上“资深”的风采。现在学校的讲解员已有区级、校级4个编制、3梯队,培养出合格的“讲解员”近五百人。
二七纪念馆学习培训。学校供图
该校“小小讲解员”在历年湖北省委、武汉市委组织的清明英烈凭吊和“930”国家烈士纪念日活动中,都出色承担了讲解任务。
二七纪念馆“志愿者小讲解员”项目,已成为区级志愿活动品牌。多名小讲解员获得江岸区优秀志愿者、金牌讲解员称号。央视新闻频道对此进行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小小讲解员”是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成功探索。在此之上,该校还以点带面,发展了“点彩贴画”“莲湘响板”“特色篮球”“活力体育”“艺术欣赏”“创美劳动”“动画制作”“科普天地”“航模世界”等众多特色品牌。
点彩贴画、莲湘响板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曾雨薇同学的点彩贴画作品《春风十里》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学校莲湘队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项目参加城运会等各级和各类演出。
在小学六年、中学三年的时间里,武汉市京汉学校走出了一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践行、在践行中自强的道路,开创九年一贯制体验式德育新局面,促进中小衔接全过程育人整体落实。
九年制传承
“把红色传统发扬”跑好育人“接力赛”
“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作为武汉校园红色教育资源图谱学校中重要的成员,武汉市京汉学校与二七纪念馆一墙之隔,继承着光荣的二七革命传统,强化二七精神与学校“自强教育”、江岸区“责信德育”的有效融合。
学校搜集、整理、保存了大量“二七”红色文物,如:林祥谦铜像、二七大罢工雕塑、李先念题词等。这些红色景观,组成了极富特色的红色校园十景。
学校发挥九年一贯制特点与优势,在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红色基因得以九年的传承,跑好育人“接力赛”。
每年开学第一课,学校都会组织新生代表参观二七纪念馆,师生到二七纪念馆清明凭吊活动已坚持了15年。
清明英烈凭吊周、“930”国家烈士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12•13”国家公祭日……学校都会启用专项资金组织学生或制作小白花、或折成千纸鹤、或敬献花环,用红色传统点燃学生心中的熊熊火苗。
红色资源让校园文化氛围也再次焕发生机与影响力。近年来,武汉市京汉学校围绕“自强教育”主线,挖掘红色文化育人价值,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提升九年一贯制办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