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经康复科团队精心治疗重获“进食自由”

极目新闻 2023-10-20 20:39

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陈斯卉

实习生 马静瑶

55岁的冯女士(化姓)近日突发中风,经治疗后转危为安,却出现吞咽障碍,只能通过鼻饲来进食。

听人介绍,家人带冯女士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就医,在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经过1个多月的吞咽功能训练,冯女士已可以摘除胃管,自主进食和饮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中年女中风后出现吞咽障碍

市民冯女士家住汉口,近日,她突然出现半边肢体麻木的情况,被送医后才知,原来是出现了脑梗死。然而,虽然医生经过及时救治,让冯女士转危为安,但她却落下了吞咽障碍的后遗症,只能通过鼻饲来进食和饮水,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经人介绍,家人带冯女士来到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就医,希望能够帮助冯女士摘除胃管。该科杨丹医生接诊了冯女士,她对患者进行了吞咽临床评估+吞咽造影检查,指出正是由于患者脑干梗塞后影响吞咽中枢和运动、感觉通路,这才导致食物不能正常从口进入到胃内。

杨丹医生立即为冯女士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精细评估,发现她存在环咽肌开放不完全,咳嗽力量较差、清除食物能力差,为她针对性地制定了气道保护训练、球囊扩张治疗、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吞咽肌群力量训练及治疗性进食训练等综合治疗方案。

在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的不懈努力下,治疗1个月后,冯女士已可不用胃管进食了;治疗2个月后,她可以成功实现不用胃管,自主进食、进水,吞咽功能、咽部异物感等明显好转,进食逐步恢复顺畅,顺利摘除鼻饲管。

“感谢康复医学科杨珺主任、杨丹医生和团队的精心治疗和贴心护理,帮助我的妻子顺利摘除了鼻饲管,实现‘进食自由’。现在营养跟上了后,妻子也长胖了一圈,气色好了很多。”对于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团队的帮助,冯女士的丈夫感激地表示。

近半数的中风患者并发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近半数的中风患者会并发吞咽障碍。”杨丹医生表示,吞咽障碍常常会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早期筛查及干预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去识别患者是否吞咽有障碍呢?杨丹医生表示,有如下几个方面:患者可能出现口腔和喉咙症状,如口水或食物从口中流出;或食物长时间含于口中不吞咽,咀嚼困难或疼痛,进食过程需要频繁清理口腔或者进食后食物粘在口腔或喉部等;吞咽障碍也可能导致咳嗽和呛咳,食物或水可能从鼻腔反流;患者还可能出现声音和呼吸症状,如声音变暗哑、嗓音异常等;在饮食方面,有些患者可能不能进食某些食物,或者发现自己的进食习惯发生了改变;此外,吞咽障碍还可能导致反复发作的疾病,例如反复发作的肺炎或是不明原因的发热。

杨丹医生提醒,脑卒中后出现功能障碍,康复介入宜早不宜迟,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介入和指导,一般以脑卒中后1到3个月为康复治疗的黄金期。如果广大市民发现自己或家属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

她还表示,对于吞咽困难的老人来说,除了专业的医疗康复治疗外,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也是他们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庭成员需要充分理解老人的困难和需求,积极参与到老人的饮食照料中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该院康复医学科杨珺主任介绍,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是湖北省、武汉市两级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工伤康复中心,武汉市康复科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武汉地区康复战略联盟牵头单位。

该科关于吞咽障碍的特色治疗包括:通过咽部电刺激治疗,改善患者的咽部吞咽肌肉力量;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等,改善患者的脑部功能;此外,还有球囊扩张治疗、可视化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摄食训练等。对于一些气道切开的患者,由于气道压力的改变,患者的说话、吞咽都会受到影响,可通过将说话瓣膜戴在气管口上,对患者的说话、吞咽功能进行干预。据悉,该科吞咽康复中心自成立以来,已经帮助众多吞咽障碍患者,走出了吞咽困难的阴影,极大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