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智慧交通 福厦高铁今日开通运营→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28 14:07

9月28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跨海高铁——福厦高铁开通运营。

福厦高铁今天开通运营

这是继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后,我国建成投用的又一智能高铁,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智慧型交通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中国高铁技术继续领跑世界。

福厦高铁起自福建省福州市的福州南站,经福建省莆田市、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接入漳州站。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7年9月开工建设。将东南沿海城市群串联起一条“黄金旅游带”,福州至厦门最快55分钟可以到达,两地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将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往来,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福厦高铁首趟动车开行

在福建和厦门之间已经有高铁线路,为什么还要兴建一条高铁线路呢?修建的意义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总台央视记者带您现场打卡福厦高铁发车现场↓↓↓

福厦高铁全程设八个车站,福厦高铁开通之后,福厦两地将变成一小时经济圈。 福厦高铁是沿海高铁重要组成部分,将带动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比如,闽南企业将重新进行产业布局。 高速、智能化成为福厦高铁两大技术亮点。 福厦高铁将每天运行62趟,实现公交化运行,方便大众出行。

福厦高铁“智能”背后的科技力量

福厦高铁是继京张高铁、京雄城际后,我国建成投用的又一智能高铁,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智能化领域的探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为智慧型交通建设注入新的动力。一起来看看“智能”背后的科技力量。

福厦高铁采用基于数字化信息建模的BIM技术等智能建造技术,将设计、施工、运营等全过程实行一体化管理,形成了全线、全专业的“三维数字福厦高铁”;应用北斗导航系统、智能机器人、对环境友好的耐腐蚀钢材等技术和材料,提高了泉州湾、湄洲湾和安海湾三座跨海大桥智能建造水平。

在风高浪急的湄洲湾海域,千吨级高铁箱梁运架一体机“昆仑号”能将重达1000吨的箱梁如搭积木一般精准落在桥梁间。

湄洲湾跨海大桥项目部总工程师 李维:它可以运和架一体,自己可以运,也可以架设,第二,它在桥面上行走,也运用了一系列技术,可以安全高效在桥面上行走。

福厦高铁沿线站房也是“智慧满满”,在新建厦门北站换乘中心屋面,这里有全国高铁站房面积最大的天气感应式智能天窗,可以根据光照、温度、雨水等条件自动启闭,在车站墙面还安装了7000平方米的智能光纤系统,可突破光的直线传播限制,实现自动跟踪采集阳光,让地下空间也拥有了地上空间的舒适感,在为旅客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

中铁建设新建厦门北站项目总工程师 潘峰潭:我们厦门北站的智能天窗在1400平方米左右,相当于三个篮球场的大小,它每年可以节约通风系统运转,大概在40天左右,相当于每年减少1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福厦高铁智能化还体现在运营方面。动车所是高铁动车组的检修基地,福州南动车二所是福建地区建设标准最高、配备检修系统最智能的动车组检修基地。在这里动车组运维综合管理平台,动车组的检测数据、运行数据以及动车组人员等信息一目了然。

复兴号全车设有数千个监测点,比传统动车组增加700余个,对列车的电气电路、客室环境等进行“全息化”监测,并采用车载安全监测等9项智能运维和监控系统。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动车段技术科科长 张仁强:最大提升应该在运行安全的监控上,保证了车组在整个运行过程中实时、可靠、稳定运行,同时跟前期的车组的监控状态相比,增加了轴承振动监测、平稳性监测,这样旅客在乘坐过程中整个舒适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福厦高铁还应用高铁灾害监测大数据分析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安全隐患,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东南沿海铁路福建公司总调度长 张志鹏:福厦高铁是我国智能高铁最新科技成果的集成化应用。在建设中,通过建设智能化建造中心,采用智能化工装设备;应用智能调度、智慧工地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福厦高铁智能建造,在桥梁、隧道、站房等方面,设计建设单位一共建成了91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样板工程,打造了精品工程,填补了高铁建设领域的多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