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黄志刚
被拐26年,9000多个日夜的呼唤与思念;跨越1000多公里的双向奔赴,只为团圆时刻的亲情回归。
1997年,年仅3岁的李江鹏在湖北宜昌被邻居刘某拐卖。几经辗转,他被卖到福建生活了26年。离开亲人的9000多个日夜,李江鹏的家人备受煎熬,却从未放弃寻找。
被拐26年的李江鹏回到湖北江陵老家,他向公安民警致谢
“我想弥补自己和亲生父母的遗憾。”9月26日下午,李江鹏在湖北省江陵县沙岗镇三户街村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他很小的时候就怀疑过自己的身份,近年来通过互联网了解了许多寻亲案例。去年6月23日,他下定决心寻找亲生父母,并在宝贝回家网站发布了寻亲信息。自此,一场寻找至亲的双向奔赴便拉开帷幕。
一个拥抱,期盼了9000多个日夜
9月26日上午,三户街村沸腾了——李昌尧的亲朋和左邻右舍像过年赶集一样,聚拢在他家门口,只为见证他阔别26年的孙子李江鹏回家。
尽管额头上的皱纹已如同门前那片龟裂的土地,但此刻,那个平日里愁容满面的李昌尧,明显放松了许多。前几天,得知苦苦寻找26年的孙子要回家,他显得格外兴奋和激动。
为此,他还特地嘱咐两个女儿赶回娘家,将家里的卫生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并将卧室的床重新铺好。
“眼睛都快哭瞎了,耳朵也哭聋了,唯一的心愿就是盼着小孙子回家。”78岁的张香㛅说,李江鹏刚丢失的那几年,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整日以泪洗面。
得知儿子回来的消息,范爱香几天都没睡好。作为一位母亲,她已经哭干了所有的眼泪。“20多岁的时候,哭得眉毛花白,脱落。”
当天早上,李江鹏在寻亲志愿者的陪同下,一路朝阔别了26年的家乡江陵赶去。此行,他是从广东省跨越千里而来。
看着车外陌生的风景,李江鹏内心既激动又紧张。车辆拐了很多弯,渐渐放慢速度,驶进了乡村公路。
在三户街村头,村民们舞起了腰鼓,他们用江汉平原春节才会有的隆重仪式,迎接李江鹏回家。
“快看,是不是到了?”人群中有人喊了一句。顺着乡村路看去,范爱香看到有几辆车正向村头驶来,她着急地迎上去。
车门打开的瞬间,范爱香的眼睛深情地凝视着。头戴黑色鸭舌帽、身着黑色外套和牛仔裤,一身打扮像极了李江鹏小时候的可爱模样。范爱香说,她一眼就认出了,“那就是我儿子!”
“妈……”李江鹏看着范爱香的眼睛,小心地喊出声。顿时,人群中掌声雷动,热心的村民还自发放鞭炮,表达对李江鹏回家的庆贺。
颤抖着嘴唇,范爱香双手紧紧搂住李江鹏的脖子,失声痛哭。从离开那天起,范爱香期盼这个拥抱已经9000多天了。
一旁,李江鹏的哥哥李江宜开心地笑着,眼角的泪水止不住往下流。爷爷奶奶眼中噙着泪水,从人群中挤上去,拉着李江鹏的手朝家门口走去。
妈妈范爱香满脸笑容地坐在儿子李江鹏旁边
李江鹏则像个乖巧的弟弟,左手拉着李江宜的手臂,右手被妈妈和奶奶紧紧握住。从村头到家,步行了1公里多,李江鹏的手一刻也没被松开过。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鞭炮声、锣鼓声都在告诉李江鹏:欢迎回家。
苦寻26年,团年宴会多摆一双筷子
为了迎接孙子回家,李昌尧专门请人搭了红色拱门,还张贴了喜字标语。家门口,早早等候的亲朋好友,热情地围上来寒暄,仔细端详李江鹏的模样。
“圆圆的眼睛,像他爸年轻时候的样子。”
“他们哥俩也很像,长得更帅气。”
……
范爱香拉着李江鹏的手,一一介绍在场的亲友,李江鹏则恭敬地向长辈们问好。临近中秋节,细心的李江鹏还特地给爷爷奶奶准备了水果和点心。两老开心地接过礼物,笑得合不拢嘴。
26年的寻亲路,走得多累多苦,范爱香都扛过来了。为了感谢寻亲志愿者和公安民警的帮助,她特地向他们赠送了锦旗。
李江鹏和家人向公安民警和宝贝回家志愿者致谢
临近午餐时间,李昌尧招呼在场的亲友到村头的饭馆就餐。沙岗甲鱼、江陵鱼糕、粉蒸扣肉……李昌尧专门嘱咐厨师,按照当地团圆宴的规格,安排孙子回家的第一顿团圆饭。饭桌上,大姑妈和小姑妈轮流给李江鹏夹菜,告诉他每道菜的寓意,“这些菜只有亲人相聚时,才有团圆的寓意。”
一旁,李江鹏的堂哥李斌哽咽着说,他的印象中,爷爷奶奶最怕过年,自从堂弟丢失后,“只要逢年过节,爷爷奶奶都会多摆一双筷子,二十多年,我们从没有忘记弟弟。”
李江鹏向奶奶张香㛅送上中秋节贺礼
下午,李昌尧领着李江鹏到李家祖坟祭拜。在家族的墓碑上,李江鹏的姓名赫然在列。按照当地习俗,家族老者去世后,家族成员的姓名需要按辈分刻上墓碑。看到眼前一幕,李江鹏不禁打湿了眼眶。
李江鹏的离开,要从1997年说起。那一年,父亲李道武带着全家人,从江陵县来到宜昌市打拼生活,爷爷奶奶负责照料他和哥哥李江宜的生活。
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汉宜村六组,那是李道武一家生活的地方。一个炎热的午后,李江宜带着李江鹏玩耍,等到傍晚奶奶张香㛅喊他们回家吃晚饭时,他这才发现弟弟丢失了。
那一天是1997年8月13日,从此之后的26年,李道武全家便陷入寻找小儿子的痛苦中。
双向奔赴,借助志愿者平台成功寻亲
几天几夜时间,李道武和妻子、父母找遍了汉宜村的各个角落,甚至宜昌城区的车站、码头等场所,均不见小儿子的踪影。
范爱香说,那段时间,他们印了数不清的寻人启事,在宜昌各大景点和人流密集场所张贴和散发。
寻找小儿子的日子,全家人都遭受着身心的双重煎熬。范爱香依然清楚地记得,每次只要有一点线索,他们都连夜赶赴现场,暗中观察是否为丢失的小儿子。
“那时候完全靠步行,宜昌的偏远乡村,我们几乎跑了个遍。”范爱香说,刚失去小儿子的那几个月,他们经常是几天几夜连轴转,有时累到分不清楚眼泪和汗水。
后来,经过公安机关调查,李江鹏正是被来自四川的邻居刘某拐卖。不过,刘某只交代了,他将李江鹏拐卖到上海,没有其他任何有用的线索。
范爱香说,李江鹏比他哥哥李江宜小1岁多,活泼可爱的他遇人就喊叔叔、阿姨,十分惹人喜欢,而正是这一点,才让3岁的他被人贩子盯上。
“离开我们那天,他穿着小背心和条纹短裤,穿着小凉鞋,白白净净的,很可爱。”范爱香说,这是26年前,小儿子离开她时的印象。9000多个日夜,她无数次幻想儿子长大的模样,“每次想着想着就泪流满面。”
有一种亲情叫朝思暮想,有一种爱叫双向奔赴。多年前,范爱香就在宝贝回家网站登记了小儿子丢失的信息,而结束这趟26年寻子苦旅的,正是宝贝回家网站。
被刘某拐卖后,李江鹏最终在福建省某市生活。他说,很小的时候,他就对自己的身份持有怀疑态度。李江鹏说,儿时仅存的模糊记忆中,有两个场景比较深刻,一个是他从楼梯上摔下的情景,另一个是有两个男人带他坐火车的情景。
从小到大,李江鹏对身世的怀疑从未对人谈及,但他说,自己的“养父母”(买主)已经知道他怀疑自己的身世。只是,双方从未挑明了说。
最近几年,李江鹏时常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到寻亲的信息。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年6月23日,他最终下定决心,在宝贝回家网站发布寻亲信息,寻找亲生父母。李江鹏说,他想弥补自己和亲生父母的遗憾。
寻亲的双向奔赴,让李江鹏和亲人都燃起了希望的火种。尽管他们各自提供的寻亲信息非常有限,但志愿者并没有放弃任何一点蛛丝马迹。
今年8月,寻亲志愿者辗转找到江陵县,在当地公安机关的配合下,志愿者刘书香来到三户街村打听失踪人员情况。
看到刘书香提供的照片,范爱香心情格外激动。“他长得像我,眼睛跟嘴巴都很像。”范爱香说,看到照片后,她每天自拍一张照片,与寻亲的照片对比。
8月18日,宝贝回家的志愿者找到李道武夫妇,为他们采血并做DNA比对。范爱香说,那一刻,紧绷了26年的心弦似乎都要支撑不住了,她焦急地等待比对结果,而又害怕再次错过。
“恭喜您,找到了!您儿子找到了!”9月20日,DNA比对结果揭晓,志愿者第一时间向范爱香打来电话,26年的寻亲苦旅终于画上了句号。
全家人在家门口合影
情难割舍,希望和养父母家“走亲戚”
不过,未来的生活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李江鹏和亲人面前的重要抉择。
目前,李江鹏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他和妻儿常年在广东生活,而“养父母”则常年生活在福建。“(养父母)家里还有个姐姐,他们都很疼爱我。”李江鹏说,他小时候调皮,长大了叛逆,“养父母”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他也从未缺少家庭的爱。
“一边是养育了二十多年的恩情,一边是十月怀胎……都有恩。”李江鹏坦言,尽管他明白,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但摆在他面前的两份情,他都不愿去伤害。
“这种痛苦非常人能忍受!”范爱香说,儿子被拐卖的26年,全家人遭受了沉痛的煎熬。她说,希望儿子能回到亲生父母身边,但她又不能为儿子做决定。
不过,家中年长的李昌尧早有思虑。在孙子回家认亲的前一天,他还专门和儿媳谈话,商量未来生活的走向。
“团圆是最好的结局。”李昌尧说,从人性和伦理的角度,对于孙子李江鹏来说,无论做何种选择,都意味着“再一次地伤害”。
家人为李江鹏安排的团圆宴
李昌尧曾说,他和老伴此生唯一的愿望就是看着孙子回家,而如今,这个美好的愿望实现了。
“和他们(孙子的养父母)也可以当亲戚来处。”李昌尧说,他不反对孙子保持现有的生活方式,但他同时提出,作为家庭和家族的男子汉,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范爱香并没有反驳公公的说法,她坦言:珍惜当下的生活最重要,“给他(儿子)多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