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开幕:参会国家和地区人数创历届之最
今天(15日),主题为“清洁低碳、绿色地球”的2023年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开幕。大会召开期间,同步举行了地热能开发技术与装备特装展览,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以及展示品类均创历届地热大会之最。

本届大会为期3天,其间将举办88场平行论坛。世界地热大会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分享地热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地热最新装备发展和利用的重要平台。这次大会共有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000名嘉宾前来参会。大会召开期间,同步举行了地热能开发技术与装备特装展览,展厅占地规模22000平方米,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冰岛等13个国家的217家全球知名企业展商参加。

世界地热大会组委会名誉主任 马永生:这一届地热大会参会的国家和地区人数也是创了历届最多,技术含量比较高,近800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在会上交流,这也是创了纪录。
大会发布的《世界地热供暖制冷进展》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供热和制冷热能装机容量相当于1.73亿千瓦时,比2020年增加了60%,主要用于建筑物的供暖和制冷。目前,我国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直接利用分别以年均28%、10%的速度增长,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据了解,世界地热大会目前已举办六届,前六届大会分别在佛罗伦萨、盛冈、安塔利亚、巴厘岛、墨尔本和雷克雅未克举办。首届于1995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本次也是地热大会首次来到中国召开。
我国地热直接利用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也是最早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能。近年来,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地热直接年利用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西部首个地热供暖“无烟城”——陕西咸阳武功县,建成地热供暖能力达920万平方米。咸阳市区地热集中供暖面积占市区总供暖面积近三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地源热泵系统作为“绿色机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兴机场257万平方米建筑提供冷、热能源。在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的城区,我国中浅层地热供暖快速发展。

世界地热大会组委会名誉主任 马永生:我国的地热产业从供应端到产业链条,已经是比较健全。从原来大家熟知的简单的地热利用,就是温泉洗浴这一块,现在已经拓展到了地热供暖、农业、渔业等等。我国的地热能直接利用,特别是城市供暖这一块,从总量来说已经是全球第一。

近10年,我国水热型地热能直接利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达40.6吉瓦,占全球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的38%。我国地热能供暖面积累计达13.9亿平方米,折合年替代标准煤3710万吨。
国家地热能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旭升: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浅层和中深层资源利用,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技术体系,但是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包括现在江水源都可以利用起来,作为地热资源,供暖、制冷,这方面我觉得前景还非常好。再一个就是我们要向深层、向干热岩进军。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评价结果统计,中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我国高温水热型地热资源发电潜力为8460兆瓦。干热岩方面,据初步估算,中国大陆埋深3~10千米深度内干热岩资源量折合标煤856万亿吨,其中埋深在5500米以浅的折合标煤106万亿吨。
技术存瓶颈 地热产业亟须查明资源分布
尽管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国实际利用量还相对较少,在推广应用端还存在一些难点、堵点。

国家地热能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郭旭升:我们地热资源要实现可持续的进一步发展,现有技术是不支撑的,特别是我们在向深层、在向干热岩这种温度更高、更稳定的热岩充分利用方面,还面临很多的技术的瓶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专家表示,我国地热能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亟须全面查明地热能资源分布,为开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相关部门需尽快制定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办法,明确地热能资源和取热的边界和标准。同时,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地热能产业规模化开发。
地热:亟待开发的“地下宝藏”
很多人说温泉就是地热,实际上温泉只是地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地热是一种来自地球内部的可再生能源,它在发电、供暖制冷、农业养殖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根据世界能源协会评估报告,全球可再生能源中,地热能占总量的66%,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是亟待开发的巨大的“地下宝藏”。
我们的地球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热球,其中心温度超过6000℃,地热能就是埋存于地下的热能。
地热能储量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据估算,全球可利用的地热能折合标准煤近5000万亿吨,相当于煤炭储量的1.7亿倍。我国的地热资源量约占全球的1/6,在青藏高原、东南沿海、华北平原、辽东半岛等地区广泛分布。

与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清洁环保,其利用过程无二氧化碳及污染物排放。与太阳能、风能相比,地热能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影响,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被广泛视为当前最有发展潜力的能源之一。
按照资源特征和开采方式的不同,地热能可分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三种。其中,浅层地热能和水热型地热能开发相对容易,为目前所主要开发利用的类型。干热岩的勘探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其资源潜力巨大,远超前两种类型。
地热能的利用方式十分多样,可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个方面。其中,直接利用包括供热、制冷、温泉医疗、农业种植、养殖等。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开展了地热能开发利用,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规模化利用地热能,年利用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唐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