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郑湘琪】当工业互联网遇上传统制造业,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位于江苏南通的中天科技装备电缆有限公司,电缆智能车间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在“5G+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重塑下,该车间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3%。
中天装备电缆负责人告诉记者,车间“生产节拍”的提速与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密不可分。事实上,作为苏中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已为船舶海工、纺织化纤、新能源等21大行业的转型升级按下“快进键”。
近日,记者随“领潮而行·中央媒体零距离探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来到中天互联,并探访了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企业中天科技装备电缆及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以此解码传统制造业的焕新活力。
赋能企业全价值链升级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在为千行百业带来新气象的同时,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工信部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形成了与制造业发展阶段相匹配,巩固、提升、创新相并行的中国方案,打造了“5G+工业互联网”“5G工厂”等中国品牌,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行业应用也逐步拓展至45个国家经济大类。
中天互联正是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走近其工业互联网运营指挥中心大屏,各项数据映入眼帘,全面、实时的经营数据及强可视化的展示方式令人眼前一亮。标识注册总量、解析总数、企业接入数、设备总数、产业指数等数字不时跳动,综合检测分析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仓储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环节的关键指标,辅助掌控线缆、船舶、新能源、化工等行业领域运行态势,实现“一码联万物、一屏掌产业”。
中天互联总经理时宗胜表示,“我们基于中天科技30年制造经验,融合云原生、区块链、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行业领先技术,自主研发了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围绕工业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具有共性基础的工业个性化服务,还积极与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各地区域产业链龙头开展合作。”
据介绍,中天互联坚持“622原则”,即60%标准化,20%行业化,20%定制化,以此更好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全价值链提升。“在平台建设和应用上,中天互联注重生态资源汇聚,在云资源、视觉技术、企业数字化平台等领域与国内外头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和资源整合,将平台积累的通用机理模型及最佳实践,如工艺过程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安全异常监控等,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行业和企业。”时宗胜说。
比如,中天互联将平台应用到政府监管侧,建设长江沿岸岸电及污水治理平台,打造绿色港口,为长江大保护贡献力量;将平台标识应用到新能源行业,基于标识打造的“锂电池电子护照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锂电池从锂矿到生产、降级使用,再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平台应用到农业领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通发展,为各地政府、农业产业园区、农企提供“一案一策”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
促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
其中,中天装备电缆便是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制造业的生动缩影。车间半成品流转无人化,线缆缺陷在线高精度识别,作业安全智能监控,智能化排产、柔性生产,绿能使用一体化调控……中天科技装备电缆的电缆智能车间内处处上演着智能化场景应用,该车间基于5G网络全连接理念,实施柔性化布局,整个生产运营融入“平台+标识”的产业化创新模式。
“为打造中天装备电缆建设车间,中天互联通过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落地,以数字化融合重塑了整体的生产流程,全面赋能打通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检测、智能展示、集成管控多环节。”中天装备电缆负责人表示。
目前,该车间实现半成品流转自动化率80%、设备数控化率100%、设备联网率100%。基于此,智能化改造的成效也非常明显:单位产品用工降低10%,综合能耗降低15.5%,产品质量提升1.5%,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3%,中天装备电缆的价值潜力得以进一步释放。
而在船舶海工行业,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招商局重工(江苏)等企业打通了一系列发展堵点。据介绍,招商局重工(江苏)面临着船舶行业的一些共性痛点,如统一编码机制欠缺,存在信息孤岛;供应链管理缺失,产能过剩;供应链流转复杂,效率低下等。
“为打造端到端闭环供应链一体化管控,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弥补核心能力差距。”招商局重工(江苏)负责人表示,在应用爱尚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公司的组织结构、核心业务流程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优化,不仅建立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使得各项管理运作得到规范,做到了信息共享化和管理精细化,实现了企业供应链业务之间的融合,更简化了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实现员工个人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双重提升。
记者获悉,除了船舶海工行业,目前中天互联已赋能电子信息、纺织化纤、新能源、机械装备等21大行业不同领域,为上千余家重点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下一步,中天互联将继续围绕泛在链接、高效协同、资源共享三大目标,着力推进融合创新建设。
时宗胜强调,其一,提升平台创新能力和赋能水平,聚焦行业数据,丰富平台模型,反哺平台能力再提升。其二,以平台强链重构产业布局,对纺织、线缆、化工、船舶等行业要素进行协同联动,重构互联赋能产业布局。其三,通过与通用大模型企业的合作,培训行业特殊模型,建立垂直行业的工业大模型。其四,研发融合应用产品,通过跨行业、跨领域的资源整合,为开发者及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更具性价比的服务。
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发展
据悉,“领潮而行·中央媒体零距离探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指导,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牵头主办。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通过“领潮而行·中央媒体零距离探访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行”活动,为中天互联等国家级“双跨”平台提供了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
该活动一方面借助媒体力量提升社会对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认知度,另一方面通过传统行业的创新应用,直观展现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新模式、新业态,以及获得的可见成果与显著收益,为更多想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了可行的路径与鲜活的榜样。
下一步,创新合作中心将继续面向“双跨”平台企业征集应用案例,组织中央媒体深入平台企业内部,宣传工业互联网相关优质案例,对外传递平台赋能取得的积极成效,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普及,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