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8岁的湖北省咸丰县土家族妇女雷天碧换上迷彩服,带上漆刀,肩背漆篓,快步朝二仙岩山下的漆树林走去。30株漆树、120个漆笕壳、300块钱的收入,这是她给自己当天定下的目标。
咸丰县地处武陵山区,盛产生漆,是全国生漆生产基地示范县。据《咸丰县志》记载,1951年咸丰县收购生漆128.7吨。1952年,政务院(现国务院)授予咸丰县“咸丰坝漆名冠全球”锦旗,产品销往日本、越南、美国等国家。
雷天碧家住咸丰县大路坝区掌上界村,丈夫在外地打工。五年前,外孙上学后,雷天碧也闲了下来,于是她找来工具,向割漆师傅学艺,当起了割漆人。
每年夏至时节,漆农便要进山割漆。雷天碧介绍,割漆时,她会在漆树的树干上开个小口,然后每隔3至5天,沿着这个小口的外沿切割一圈约一毫米厚的树皮。之后,漆树的汁液便从开口处浸出,流进事先准备好的漆笕壳中。
漆树大多生长在山坡上,割漆也有很多讲究。“仅下刀而言,既不能太重,又不能太轻,还要尽可能一刀下底,不停顿、不补刀。”雷天碧说,用力重了会伤着漆树,轻了达不到效果,而手法不稳或者补刀又会影响漆汁的正常流出。
尽管还不算“割漆老手”,但是雷天碧的动作已十分麻利。30棵树,120个口子,每割一轮也有两三百刀,她却能把每个漆口都割得像“牛眼睛”一样,造型优美,漆路顺畅,这样流进漆笕壳中的生漆,极少会有杂质。据了解,从夏至开刀到霜降收刀,割漆人一般情况下一年可以采割生漆近20次。雷天碧说,每500克生漆可售卖300元左右,今年她预计可以采割生漆10斤多,预计收入4000元。
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传统生漆受到新型材料的冲击,市场前景已大不如前,加上割漆又脏又累,上山割漆的人也越来越少。尽管如此,但是雷天碧依然对割漆有期望,“割漆求不了大富大贵,只希望能把这个传统手艺坚持下去。”(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李维君 熊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