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历丨去天津,看现代跳水vs古代跳水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04 08:16

最近的快乐

是天津伯(掰)伯(掰)给的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

“掰掰”的“掰掰”

就会整花活儿了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金明池争标图

去天津,看现代跳水vs古代跳水

天津“掰掰”的跳水

是和古人学的吧

△图片来源:小红书博主@羊十七

当你还在狮子林桥下找机位时

“掰掰们”的热身环节

已经卷出了好几个花活儿了:

空翻、劈叉、朝天蹬

很难不怀疑

这是从老祖宗那儿传下来的技艺

没毛病!早在1000多年前

掰掰的掰掰就对“跳水”这件事上头了

△《金明池争标图》中描绘的“水秋千”是一种较早的跳水运动。

北宋时期称之为“水秋千”

类似于现在的“花样跳水”

“跳水运动员”在竖立着秋千的船上荡秋千

越荡越快、越荡越高

一直荡到与秋千架相平

才猛地脱开秋千绳

纵身飞向空中

完成高难度的花式动作

一头扎进水里

其难度系数与奥运会的“跳水”有一拼

于是便有早期宫女争先恐后的围观画面:

内人稀见水秋千,争擘珠帘帐殿前。

——五代十国时期花蕊夫人《宫词》

到了宋代,水秋千表演频多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有详细记载:

又一人上蹴秋千,将架荡平,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

与《金明池争标图》描绘的水上百戏表演基本吻合

凭《清明上河图》“出圈”的张择端

还画了这个“网红打卡地”

宋朝人会玩是出了名的

跳个水,都能玩出了花

知道你想看

张择端给你画下来了!

没错,就是凭《清明上河图》“出圈”的张择端

这幅《金明池争标图》是他另一传世佳作

话不多说 准备穿越!

目的地:北宋“网红打卡地”

皇家园林——金明池

水上表演,看了!

龙舟争标

△来源:总台节目《博物馆里的中华文明》

只见一艘大型龙舟摆出了舰队的气势

两侧各有五艘小龙舟

每艘约10人并排划桨

船头1人举着旗帜

各方甩开膀子奋力向临水殿方向的标杆驶去

岸边的氛围组热情高呼:加油!加油!

‍♂️水上百戏‍♂️

△“水傀儡”是水上木偶戏,艺人控制木偶在池上划船、钓鱼、踢球、舞蹈。“水秋千”是古代水上运动之一,类似现在的“花样跳水”。

除了龙舟表演

“仙桥”下方的“水傀儡”“水秋千”

则是把宋人的绝活儿都给请出来了

在陆地上荡秋千算啥

古人直接从秋千“弹射”进水

(小编内心os:我滴个心啊!要蹦出来了!)

citywalk,走了!‍♀️‍♂️

△金明池在每年春季对百姓开放,任人游览,称为“开池”。

从池门入院

往前走看到临水殿

(临水殿是皇帝观赏水戏、赐赏大臣的地方)

再往前走到宝津楼

(宝津楼是皇帝驾临琼林苑、登高观看金明池骑射、百戏的楼台)

通过棂星门上仙桥

你会发现中间这个亚字形建筑叫水心五殿

旁边则是奥屋

(安置皇家大龙舟的建筑)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可见北宋的造船业十分发达

由于金明池名声大噪

一些戏剧、小说也都来这取材

《闽南梨园戏》中就曾演出过

“金明池吴清逢爱爱”的故事

还有一些文人墨客

比如,司马光也来过金明池

他在《同舍会饮金明沼上书事》写道:

日华骀荡金明春,波光净绿生鱼鳞。烟深草青游人少,道路苦无车马尘。

这幅“界画”都能拿来当施工图了

△据记载,北宋时期的金明池坐落在汴梁,即今天的河南开封市郑门外西北处。周世宗为讨伐地处水乡的南唐,而特地开凿用来训练水军的人工湖。但随着各项设施的完善,逐渐弱化了其军事作用而变成了皇家的游乐场所。

虽然画作只约30厘米见方

卷上却细笔精绘了上千个鲜活的人物

骑马的、推车的、杂耍的

咫尺之间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亭台楼阁、冠盖仪仗 细微可见

这种毫厘不差、以“界尺辅助作画”的技法

出自一种绘画题材——界画

张择端是界画的一把好手

他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

画作自成一家、别具一格

△画作左侧一角用楷书书写“张择端呈进”五字款识。

在中国传统画史中

界画又称为“屋木”或“楼观”

《宣和画谱》中,界画排在画谱十门类的第三位

(后于道释、人物,而前于山水、花鸟)

界画也是四大画种之一

与人物、花鸟、山水并列

界画中的建筑往往比例精确

工匠甚至可以直接换算尺寸进行施工

来到天津卫

和“掰掰们”约个会

不仅能去狮子林桥看大爷跳水

还能去天津博物馆看古人跳水

话说,如果天津掰掰穿越到北宋……

这输赢,还不一定呢~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武慧锋

文案丨王楠

视觉丨喻偌洢

技术丨汤沛

审校丨左中明

统筹丨刘莹 戴广宇

特别鸣谢丨天津博物馆 总台天津总站 中国文物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