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来信丨中美民间友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01 21:43

锦书云中来,尺牍传深情。有这样一位美国将军,他100年前就曾来到中国,在二战中他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有这样一个美国家庭,五代人,一代一代传承着与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他是谁?他们是谁?来看今天的《大国来信》。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如果让我向中国人民介绍我自己,我会说,因为命运的安排,我能有机会为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做一些好事。

2023年8月29日

习近平复信史迪威将军后人

伊斯特布鲁克先生:

很高兴收到你的来信,感谢你同我分享史迪威将军及史迪威家族几代人同中国友好交往的故事。从你们身上,我感受到了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我是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我是史迪威将军的外孙。我的外公1946年去世,我当时5岁,我常常听我妈妈提起中国,提起中国人民。她在中国长大,普通话很流利。她像她父亲(史迪威将军)一样热爱中国人民。

△约瑟夫·史迪威(1883-1946)美国陆军四星上将

史迪威将军一生曾五次来华,四次常驻,在中国一共生活了12年。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他20多岁时在北平花了3年时间学习汉语,他的中文十分流利,会用中文书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致习近平主席的信函:

1920年,我的外公史迪威成为美国军队第一位中文学生,并由此开启了他四次常驻中国的经历。在他的常驻生涯中,他与老百姓深入交流并到中国各地走访,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内在品质有了更深的了解。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他曾写道,我坚信中国人民诚实、节俭、勤奋、宽容、友善、礼貌。所以我认为他很好地了解了中国人,老百姓。我觉得他几乎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史迪威出任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国部队最高司令官。史迪威将军与中国士兵在中缅印战区抗击日本法西斯,与中国人民并肩抗战,守望相助。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他在战争期间曾说过,如果我不认为中国人民应该赢得胜利,我早就离开了。正是出于对中国人民的喜爱和钦佩,史迪威才坚持作战,尽其所能支持中国人民。

2023年8月29日

习近平复信史迪威将军后人

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解放和进步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对中美人民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回望过去,中美两国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争取世界和平并肩战斗;展望未来,中美两国也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力量源泉在人民友好。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习主席的回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非常非常温暖人心,我深感荣幸。我相信这封信会让美国各界人士感受到,正如史迪威将军曾说的,中国人民有着非常与众不同的品格。如果人们理解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追求与渴望就会发现,我们有着如此相似的梦想与渴望。在当今的世界,如果我们能专注于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多年来,伊斯特布鲁克先生到访中国十余次,为续写中美友谊佳话贡献力量。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当史迪威在中国学习中文时,曾有一位家庭教师,他就像孩子们的祖父一样。在一次采访中我谈到了这位家庭教师,登了一些照片。报道刊出几周后,这位记者接到了一个电话,是这位家庭教师的孙女打来的。之后去中国时,我就把她祖父的照片都给了她。这照片很棒,她从未见过这些照片。我们就这样成了朋友。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我是1940年出生的,所以你就是我的妹妹了。我很高兴管氏家族与史迪威家族重新建立了联系。我也很高兴我有了一个中国妹妹。

2023年8月29日

习近平复信史迪威将军后人

前不久,重庆市举行了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你发表了视频致辞,你的女儿、女婿和孙辈们也亲临现场。看到史迪威将军从事的中美友好事业已传承至家族的第五代人,我很欣慰。

2023年8月,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 南希·米尔沃德:这次活动很开心,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之间的精彩互动。庆祝我们两个伟大国家之间的友谊。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 南希·米尔沃德:中国永远不会忘记朋友,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他深深地爱着他们。我相信这一点传给了我的祖母和父亲,现在传给了我们,我们希望传给我们的孩子。希望我们继续与中国人民的友谊,我们能携手同行,欣赏我们的差异,更欣赏我们的相似之处。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史迪威将军外孙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我想对习主席说,非常感谢您的来信。收到您的信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幸。我愿向您承诺,史迪威家族将一代代把同中国人民之间的美好情谊延续下去。

总监制丨张文华 张欣

监制丨潘林华 解立楗 严敏 王逢治

制片人丨奚彧

策划丨王珈

编导丨李岚 石玥

记者丨刘旭 张爽

新媒体丨张弘弛

摄像丨白帆 张帆 刘鹏

配音丨张仲鲁 黄峰

制作主管丨赵辛

制作统筹丨潘冰

剪辑丨杨立威 王继阳

包装设计丨段昊辰 尚哲

音编丨谢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