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换乘,快直达,减少私家车接送。又到开学季,为了方便学生安全上下学,9月1日起,北京将在西城、朝阳、海淀、丰台四个区14所学校试点推出“通学定制公交”服务。“定制公交”的线路和站点如何设置?如何确保学生通学“手递手”接送?“定制公交”会给校园周边交通带来何种影响呢?
14所试点校共研制线路26条 站点99处
通学,是保障上学群体直通快速;定制公交,是赋予校车公共交通优先待遇,通过合理规划停靠点和通行路线,实现上学群体安全到达。
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推出“通学定制公交”试点,主要是为了解决学校周边的交通拥堵痛点问题,减少私家车接送。试点之前,北京市围绕“首都中小学通学现状与需求”开展调研,对全市16个区40万小学生问卷调查,重点对4个试点区多所学校进行详细摸底,最终形成“通学定制公交”试点方案。
目前,14所试点校共研制线路26条,设置站点99处。
“通学定制公交”车辆亮相 安全为第一标准
“通学定制公交”试运行在即,安全问题是学生家长关心的主要问题。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通学定制公交”的车辆,从设计之初就把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北京交通部门介绍,通学公交车是中小学通学公交运营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之一,专为中小学生定制打造。车身配色采用“春辰绿”。首批100辆校车分为12米和8.5米两款型号,兼顾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的乘坐需求。车辆以现有新能源公交车为基础进行适应性改造。
通学车项目研发负责人 刘继红:相对传统校车,通学车采用新能源动力,在产品的安全上面,在视野、防火、防爆、防震、环保上面进行产品升级,打造了通学车“安全舱”的概念。座椅采用全软化设计,每个座椅配备了两点式安全带,在扶手上面引进了一些食品硅胶级的软包设计,防止学生磕碰,提高了乘坐的安全性。
此外,每辆通学定制公交车还将配备乘务管理员,由教师、家长组成的随车志愿者,做好秩序维护、应急处置等工作。民政部门还将组织相关社区提供临时接送和照管学生的服务,为有特殊原因无法按时接学生的家庭提供“兜底”服务。
264所学校已完成周边交通治理
为了配合“通学定制公交”试点,进一步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北京市持续开展学校周边交通治理。目前,包括试点校在内的264所学校已完成周边交通治理。
每到上学高峰时段,家长送学车辆和社会通勤车辆互相交叠,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门前的路段就会十分拥堵。在学校周边交通治理中,第二十中学新开辟了东校门,增设了能停放80多辆车的停车场,允许家长车辆上下学临时停放、即停即走。
北京二十中校长 陈恒华:目前,70%左右的家长车辆都可以进到东校门这个停车区域,因为它这里即停即走,既能方便接送,也起到很好的停车缓冲作用。
在持续开展的治理中,相关学校周边还将“限速或减速让行”标志、“前方学校”标志、行人过街设施设备等“六类设施”配备齐全;中小学、幼儿园按要求组建了警方、校方、保安、志愿者“四支队伍”,通过多项举措,使学校门前交通秩序慢下来、静下来、安全有序。
北京市教委学校后勤处四级调研员 王建水:配齐配强“四支队伍”,在学校门口接领和护送学生,建立高峰勤务,设置护学岗,做好校园周边交通指挥管控和巡逻管控。优化公交线路,增设公交站点,方便学生乘坐使用。
优化措施 “一校一策”设置安全区域
为有效改善校园周边交通环境,北京交管部门还针对不同学校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优化措施,“一校一策”设置安全区域。
记者了解到,交管部门在育英学校、宣师一附小等382所学校,利用学校门前空地及两侧人行步道,通过物理隔离、地面彩铺等措施,设置缓冲区和护学通道,规范学生上下学通行轨迹,减少交通冲突点,降低事故风险。在九十四中分校、石景山爱乐实验小学等221所学校,通过设置集散区分散上下学人流,结合分散接送、错峰上下学等学校内部管理措施,引导学生及家长分散接送,有效改善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
开学前夕,北京市交管局会同教育部门,围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设施专项排查,共梳理设施治理清单7000余项,目前,交管部门已经会同有关单位,进一步完善治理,消除学校交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