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粮票吗?”突然被这么问,不少年轻人肯定会一愣。毕竟,当年用过粮票的人,如今至少是“奔四”的年纪了。8月26日至28日,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在河南郑州举行。一场特别的粮票展览,让人感慨万千。
“今年是粮票退市30周年。”安徽省合肥市惠民票证博物馆的馆长唐永昆介绍,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流通面最广、影响力最深的票证,直到1993年2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各地从4月1日起敞开供应粮油,全国范围取消粮票和油票。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的粮票才退出历史舞台,转而进入收藏者的藏册。
“有全国粮票,也有地方粮票。当年,全国仅台湾和海南2个省没发行过粮票。”唐永昆介绍,1955年11月1日第一套全国通用粮票发行后,各地纷纷发行地方上使用的粮票。他带来的10个展框、1200余张粮票,涵盖了全国和各省多个时期发行的版本。
“为这次展会,特意准备了500张1966年版的全国通用粮票‘伍市斤’,赠送给观众。”唐永昆自我介绍,1992年开始收藏粮票;2016年4月,在安徽巢湖之畔的肥东县长临河镇六家畈古民居群,创建了肥东县第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合肥市惠民票证博物馆;2017年9月正式开馆,常年免费开放,累计已接待各地游客8万余人;作为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收藏委员会副会长、安徽省收藏家协会票证专业委员会会长,在粮票退出历史舞台30周年之际,在全国粮食交易大会上举办这场粮票展览,“分享多年来的珍藏,感觉很有纪念意义”。
“5市斤的水印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心五角星,另一种是空心五角星加麦穗。”摩挲着手中的“伍市斤”粮票,一位当年使用过粮票的观众,懂行地在灯光照射下辨识防伪水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