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然 通讯员 周雄 余少芹
8月23日,武汉蔡甸学子肖博通正式赴清华大学报到,从蔡甸区汉阳一中毕业的他,今年高考取得702分(物理类)的好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肖博通在物理、化学两门科目中均取得满分,顺利收到清华大学“自动化类”专业录取通知书。“自动化类是一个大方向,我希望以后能进入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为我国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肖博通说。
迈入清华,开启奋斗新征程
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肖博通仔细阅读了通知书上的“寄语”:“清华人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自强不息,就是要不断战胜并超越自我。厚德载物,就是要责任面前上一步,利益面前退一步。行胜于言,就是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做到功成必定有我,但功成不必在我……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传统在这里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考上清华大学,对一位18岁的年轻人而言,是多年寒窗所得的犒赏,也是青春时代值得骄傲的荣耀。但在漫漫人生奋斗历程中,这只是迈向更高峰的一次起步。肖博通也认识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践行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现“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人生价值。
在高中阶段,肖博通爱学习、爱运动,专注力强。他的班主任杨卫林老师回忆说,肖博通不仅善于预习、勤于“刷题”,还特别会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他的记性非常好,知识都装在脑子里,到了高三阶段,桌上总是只有一张试卷、一支笔,做完一张就收好一张,效率极高。”
不熬夜、爱运动,也让肖博通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即便是在高三备考最忙碌的阶段,他都在傍晚抽空打一会乒乓球,“劳逸结合,适当放松情绪,能够让我的脑子更清醒,学习效率也更高。”
初到清华,肖博通迈入一片新天地。“这里校园环境真好,非常大,从校门口到宿舍,骑自行车都要好一会儿。食堂菜品非常丰富,价格也比较便宜。”肖博通说,师长、同学都很热情,他很快就适应了新环境,对大学生涯充满期待。
新星闪耀,蔡甸教育创佳绩
今年高考,蔡甸区捷报频传,汉阳一中最高分为702分(物理类),首次突破700分大关;蔡甸区实验高中继续保持艺体特色强劲势头;汉阳二中、蔡甸职教中心成绩也较往年有所提升。蔡甸青年学子们用“十年寒窗”的积累挥笔成章,用知识与智慧致敬人生,在奋斗中闪耀青春之光。
新星闪耀的背后,是蔡甸教育人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据介绍,近五年来,蔡甸区教育系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使命责任、勇于担当作为,聚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实现教育优质均衡,不断推进蔡甸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汉阳一中为例,该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创新打造“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和“体验式”德育模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自主展示探究为主,教学过程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学校指导高一高二重视“1+1”课堂上学生素养的提升,高三重视“1+1”课堂与高考复习备考的深度融合,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
“1+1”课改实施以来,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综合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教学质量节节攀升。今年高考,该校不仅诞生了702分的高分考生,还有150多名学生获得600分以上的好成绩。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师队伍持续壮大、优质资源日益丰富,蔡甸教育正呈现出基础稳固、体系健全、活力涌动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