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记者 童雅琴)2023年4月,工信部正式批复襄阳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于2022年正式开工建设的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智慧交管),将于今年年底实现中心城区448个主要路口完成智慧化改造,实现车联网全域覆盖,襄阳市将成功实现智能网联+智慧交管全域融合,将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到城市交通管理中。
打造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智慧交管”深度融合应用城市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交通碳排放、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襄阳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车联网和智慧交管深度融合城市,在腾讯、天安智联、喜悦智慧等科技企业的技术支持下,汉江智行联合襄阳交警支队创新性推进车联网平台与交管部门信控业务系统对接融合。
车联网平台与交管部门信控业务系统对接融合。
据介绍,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项目(智慧交管)项目目标对襄阳市主城区路口智能设施的智能化进行改造建设,涉及设备包括摄像机、毫米波雷达、边缘计算设备、智能信号采集设备等。完成改造后,可实现智能信控自适应调整以及信号机的集中控制,达到交通治理从“路面指挥”到 “一张图” “中心控制“的模式转变,有效提高管理部门交通管控、指挥效率。
并利用腾讯特有的泛V2X能力打通了路侧摄像头、雷达等感知设备,整合了边缘计算和云端计算平台,构建智能网联管理、运营和应用平台,助力了智能网联先导区建设,实现智能网联多场景融合验证,打造了全国智能网联测试能力领先的综合测试场地。
此外,还将通过建设交通碳排放实时监测与量化平台,实现了襄阳市减碳“可量化、可交易”,可实时监测城市重要路口的碳排放情况,建设市民碳积分体系,辅助交通治理、鼓励公众绿色出行。
在襄阳市人民路路口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及车辆有序通行,道路畅通,可以观察到,在路口停车等待的车辆,皆可在一个绿灯的时间内顺利通行。“我们相当于通过智能化手段,在路口应用了智能信控自适应系统,它可以根据实时的车流,来去精准控制红绿灯的一个放行时间和放行顺序,简单来说,就是哪边车多放哪边。相比较过去的红绿灯,不管车多车少,都是固定的通行时间,现在通过智慧化改造的路口,可大大提升通行效率。”襄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科杨峰介绍。
襄阳市人民路路口。
截止目前,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已经完成了二期的建设任务,在中心城区已经实现了超过244个路口的覆盖,这些路口不仅具备了智能网联的主要功能,同时也与交管部门的信控平台和自适应红绿灯进行了系统打通。可在智能网联平台上同步显示智能红绿灯公开信息,为车主提供更加精准的导航系统,目标到今年年底,对中心城区448个主要路口完成智慧化改造,有效提升城市交通的综合治理能力,全方位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车联网应用场景老百姓可感知、可获得 有效提升幸福感
在襄阳先导区的车联网技术落地上,最大的亮点是将应用场景集成到了手机上。车辆不用安装任何通信和感知设备,驾驶者通过微信、小程序、地图和先导区运营方app就能直接享受到相关服务。
应用场景可集成到了手机上。
“左前方有行人,请小心驾驶。”在襄阳市区驾驶途中,地图app不时会跳出诸如此类的提示。据悉,腾讯联合生态合作伙伴,为襄阳市落地了三大类(安全类、效率类、信息服务类)、上百个细分车联网应用场景。该提示即是其中的“弱势交通参与者预警”功能,借助路侧的摄像头、雷达、雷摄一体机等感知设备,精准识别车辆周边行人、非机动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消除驾驶者的视觉盲区。
当车辆与弱势交通参与者存在可能的碰撞危险时,能够快速将相关信息推送到手机端,通过语音、画面、弹窗等形式对驾驶者预警提醒。“这样能有效规避逆行、闯红灯、鬼探头、占用机动车道等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从而进一步保障行人及驾驶人员的交通安全。”汉江智行执行董事 总经理刘坤介绍。
同时,襄阳车联网先导区项目还在手机端推出了绿波车速引导、紧急车辆提醒、消息下发、道路危险状况提示等功能。
以“绿波车速”为例,车辆到达交叉路口前,能够被路侧的摄像头、雷达等感知设备识别到,此时路侧的计算单元会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和速度,道路交通的实时数据、信号灯实时状态等,计算出建议车速并推送到手机上,引导驾驶者按照建议车速行驶。
“我们希望在襄阳能够做真正实现全域覆盖的智慧交管,未来,我们持续研发更多车联网应用场景,如智能网联的公交、无人清扫车辆、自动驾驶的货运车辆等,让老百姓在生活方方面面可感知到改变和提升。”刘坤说。
据悉,襄阳的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总投入达4.7亿元,成功实现了智能网联与交通出行创新融合,创新打造车联网深度应用场景建设运营,有效提升民众感知,优化政府管理模式,提高区域治理水平,实现更优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推动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共同兴盛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