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丨沈琳:我和你一样 全力以赴追逐梦想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8-12 08:35

沈琳,是一位罕见病患者,6年前被确诊为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这种罕见病的临床特征是身体失去平衡和协调,并伴有含糊不清的言语,甚至丧失行走能力。针对治疗这种病的药物研究,国内外都还在推进当中。自从确诊后,她经历了人生坠入谷底的痛苦,承受着身体、心灵上的双重折磨,也曾自暴自弃,整日哭泣。那她又是如何走出阴霾,成为现在的自己?

每天早上起来,沈琳都会认真地给自己做一下护肤。

沈琳:化妆品,我几乎都相当便宜。有的是别人送的,我会用黑眼霜涂全脸,(我很)奢侈啊。

爱美是女孩儿的天性,沈琳也不例外,生病前,她就因长相甜美,兼职做过模特,那个时候,沈琳的每张照片都散发着青春、阳光的气息。

沈琳:以前几乎每天都想穿不一样的衣服,然后肯定是高跟鞋出街,喜欢把自己打扮美美地出现在人群面前。

2015年,吉林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她在浙江杭州一家外贸公司做翻译,她努力工作,多攒钱,只为实现心中那个小小的梦想。

沈琳:大学开始就有一个梦想,我想要出国留学,我希望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和不同的生活,趁我还年轻的时候、还有精力的时候,能尽情地感受这个世界。

沈琳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攒够了10万元——一笔随时可以出发留学的经费。

2017年,就在梦想触手可及的时候,一纸突如其来的检测报告,把沈琳的整个人生彻底打乱了。

沈琳:这些字,每个字我都认识,但组在一起我就不理解是什么玩意儿,我念了好几遍才念通顺,“脊髓小脑性供给失调”。

这是一种十万分之一概率的罕见病,又被称为企鹅病。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任何的药物和治疗手段。这种病最残忍的地方,就是会慢慢剥夺患者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甚至是呼吸能力。

沈琳:蒙蒙的感觉,就想为什么是我,每一个得病的人都会问,为什么是我。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沈琳选择了逃避。

沈琳:那个时候选择做更加多的工作,因为做工作的时候,让我感觉自己是个正常人,我感觉只要我不走路,只要我不站起来,就是正常人。

2019年9月,沈琳在社交平台上写下了2020年的小心愿:“潜水、跳伞,谈个恋爱,带妈妈去度假”。然而,这样的逃避终究还是被现实所击毁。

2019年11月,妈妈拍摄的一段视频,成了最终压倒她的那根稻草。

沈琳:我让我妈把我放下来,我想试一下我走路的样子,让她帮我拍下来,因为我会东倒倒、西倒倒,2米宽的人行横道,就够我一个人走,也不会有行人敢跟我并排走,自从那次我看我这样走之后,我就再也不敢出现在人群面前,那一刻我是意识到,我不承认也不行了,所以那时候我才选择躲起来,不出现在人群里。

写下2020年心愿的两个月后,沈琳辞去了杭州的工作,回到老家绍兴,将自己封闭在房间里,和外界断了联系。

努力才有希望

沈琳刚出生不久时她的爸爸遭遇车祸,之后长时间卧病在床。在沈琳18岁时,她的爸爸去世。一家人原本以为是车祸后遗症,直到这次沈琳发病,了解了这个病是遗传性疾病,家人才反应过来当初是怎么回事。从小到大目睹爸爸的病情,看着妈妈用18年的时间,不辞辛苦地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沈琳实在不忍心让妈妈再次承受这种痛苦,因此,在确诊后的第一年,她一直瞒着妈妈,没有告诉她自己的病情。

沈琳妈妈 马晓梅:她2017年知道的病情,我是2018年知道的病情,我后来就在想,这段时间她心里的压力有多重,我都不知道,太痛苦了。

从小到大,妈妈都很严厉,因为要照顾爸爸,要养家,妈妈似乎永远都套着一副钢盔铁甲。

沈琳妈妈 马晓梅:小的时候一点都不宠她。得病之前,我们一直不是很亲密的那种,她认为我不爱她,其实我是爱她的。

沈琳:我妈自从知道我生病以后,就感觉像变了一个人,她开始会哄着我,就像哄3岁小孩儿的感觉,感觉她好像变成了一个小孩子。

沈琳妈妈 马晓梅:我把以前没给她的,尽量补给她。

沈琳:我就感觉小时候缺失的全都回来了。

沈琳也用视频记录下了和妈妈相处的点点滴滴。

2020年10月,为了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协调、平衡能力,在妈妈的陪伴下,沈琳去医院开始做复健。她要和时间赛跑,要和病魔抗争。

沈琳:人间可能是疾苦,我可能也是苦的,但比我苦的人还很多。有个小朋友,六七岁小男孩,特别可爱,但他好像是脑出血吧,就是做康复的时候就哇哇大哭,然后做完以后就笑嘻嘻地跟医生玩。忍受那么大痛苦,然后还那么笑嘻嘻面对每一天,就感觉在医院里,每个人尽管身体上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人家都是很积极很乐观面对自己的生命,我也应该好好地活着。

从2017年确诊到现在,5年的时间,沈琳逐渐感觉到过去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现在却像抽丝剥茧一般一点一点从身体里退化。

2023年初,沈琳彻底无法独立行走,即使这样,她依然坚持锻炼、重新学习走路。

她自学法律,一字一字记下知识要点。但随着右手肌肉慢慢萎缩,手指越来越无力,她用尽力气在纸上写下“裂缝中的阳光”几个字后,便很少再写字。这之后她又开始练习在键盘上打字,哪怕速度很慢。

沈琳:原本是指尖可以按这个字母的,然后指尖按不到,我就移上去,用这关节去靠,因为这个指头伸不直,就自主力量很难伸直。

在全国罕见病组织的支持下,她还在家做起了兼职翻译。

沈琳:主要是各类罕见病的药物发展,以及一些治疗手段的文章翻译出来,给到那些病友,可以了解自己的病程。

这两年,沈琳还坚持学习制作短视频,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人生感悟。

沈琳说曾经也痛恨过疾病毁掉了我的人生,但用了5年时间,我慢慢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

沈琳:当下很重要,因为每一个当下,其实就是你的未来。如果未来十年以后,我状态是更加下降了,那我回看我现在的时候,那我肯定希望我现在好好活,至少能够达成一些我现在所想要的期待,就是能在梦里梦到跑步、走路,还有能自由自在跳动的感觉,就已经很幸福了。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能有希望。

谢谢你的爱

让我发出耀眼的光

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了才能有希望。在采访中,沈琳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确定现在的坚持是否有用,但我确定,放弃就等于把自己的人生直接丢进臭水沟”。很多网友通过她的短视频知道她的故事,感动的同时大家支持她,也鼓励她,而这也让沈琳收获了爱与力量。

平均每周两到三次,沈琳都要自己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妈妈会骑着电瓶车把她带到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站。

两年前,绍兴推出的这种通过手机可以预约的“云公交”方便了沈琳的出行。

每次看到她,司机师傅都会及时下来帮助。

下了车,健身房50多米的距离,常人走1分多钟,沈琳要花十几分钟,依靠辅助器,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健身房的老板跟沈琳也很熟悉,看见她总是第一时间出来帮助。

每个器械、每个动作,对沈琳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她很享受这种大汗淋漓甚至有点痛苦的过程。

沈琳:获取幸福的途径,都是你必须经历过了一定痛苦以后,然后再进行一定的突破以后,才能获得,幸福不是那么容易获取的。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在走完400米后,她那么兴奋地录下了视频,和大家分享。

沈琳:因为我走路需要全神贯注,走一步我得提醒着肌肉,你得绷起来,你得用力,你得弯起来,相当于那木偶上面牵了线,那木偶才会往前走,所以每次我走完以后就会满头大汗,其实不是累出来的,就是被脑子耗的功率给耗出来的。

沈琳妈妈 马晓梅:我就是担心我走了(她)怎么办,包括我现在拼命赚钱,宁可辛苦一点,想多挣一点钱,给她减少压力。

每天和沈琳一起努力的还有她的妈妈,妈妈原本开了一家售卖窗帘的小店,为了多赚钱,还承担起了周边小区的送货服务。

沈琳妈妈 马晓梅:她说得我有时候真的想哭,她说,妈妈你结婚吧,假如我先走的话,那我也放心了。一听这个话,我真的有点受不了,我真的有的时候在想,她的病能在我身上就行,或者我寿命短几十年也可以,只要她好了。

除了妈妈的爱与陪伴,沈琳告诉我们,这一路走来,有太多的人给了她帮助,不求回报。制氧机是她曾经工作时只见过一次面的客户送的,网上价值4000多的视频课程也是授课老师免费送给她的。

沈琳:我生了这个病以后,我公司老板没有立马辞退我,然后甚至提供给我一些药物支持,还有就是遇到罕见病公益组织,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多帮助,包括我自己推着助行器走在路上的时候,比如说前面有一道小坎,正当我准备往上提的时候,就会有一只手把我拽上去,然后我抬头看,是陌生人,谢谢了,然后人家就说没关系,小姑娘加油。

沈琳拍摄的视频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她。她的故事也鼓舞着很多网友。

沈琳:之前我掉下深渊的时候,是因为我把自己看的一文不值。我妈,她作为第一个光源,让我想要抬头看天。有那么多只手伸下来想拽我的时候,然后我才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留言里有说,我是他们希望的光塔,我就是突然特别感动。我原来是一直等着被人拯救的那个人,现在突然能拯救到别人,我觉得我以后还能发出更加耀眼的光。

找到痛苦的解药,迎着阳光温暖前行

今年5月1日,沈琳在器官捐献志愿者服务网做了登记,志愿捐出人体器官、眼角膜、人体组织等。她说想为这个温暖的社会多贡献一点力量。采访中,沈琳告诉我们,现在,她有两个梦想,一是满足妈妈的心愿,去天安门看升国旗;另一个是沈琳自己想拍一组婚纱照,穿裙子,穿高跟鞋,尽管穿高跟鞋有挑战,但沈琳说,为了美,她可以硬挺会儿。即使生活费劲心思地为难你,即使病魔想方设法地折磨你,但只要有爱,有乐观的心态,便能找到痛苦的解药,迎着阳光温暖前行。沈琳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花园,你若热爱便可繁花似锦,我们衷心祝愿沈琳的梦想早日成真。